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呈波浪式,时好时不好。在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下旬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后,中美双方关系得到了短暂的缓和。不过,一个月后的今天(10月27日),美国海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已经进入南沙中国扩建岛礁的12海里内,挑起了事端,直接对中美关系造成了影响。
美国官员声称这次行动是为捍卫航行自由,将定期举行,不单独针对中国,美舰也会在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兴建的设施附近巡航。前段时间,美国五角大楼就放风将派军舰进入中国“人造岛礁”的12海里,但一直没有说明它会具体怎么做。美方宣布这次行动将持续“几个小时”,已有中国军舰跟随监视拉森号的行动。
其实,美国正在考虑一项充满危险的选择:采取有限但直接的军事行动,用以阻止中国在南海日益扩大的声索活动。美国的算计可能是想通过自己在南海耀武扬威式的军事行动促使中国做出让步。但如果美国以派遣舰船的方式挑战中国的主权要求,而中国坚守立场拒绝退让,结果将使得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加剧紧张,促使两方均在争议水域增强军事肌肉的展示。
当然,通过向中国南海岛礁附近派出军舰,美国最终将在一场日益升温的中国与其邻国的领土争端中越陷越深。这对美国自身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也许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派出军舰行动未能震慑中国,美国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撤回,令自己对于南海地区的盟友或朋友的公信力受损,抑或令事态进一步升级,面临被拖入与中国进行公开冲突的风险。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志愿军与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直接交手后,60多年过去了,中美再也没有真正交过手。当然也有例外,这期间发生了两次直接或间接的冲突,一是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的导弹击中,导致3名中方人员死亡;二是2001年美国军机与中国军机在南海相撞,导致中国飞行员王伟失踪,美机迫降海南陵水机场。
但以上案例只不过中美双方小的摩擦,况且事发后,美国不仅进行了道歉,还进行了一定的赔偿。不过,这次与过去完全不同。美国驱逐舰“拉森号”未经中国政府允许,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称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
事实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宣示也很理智,“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因为这不是威胁,勉强要算,只能是骚扰。想想1996年的时候,美国说要派两个航母通过台湾海峡,再看看现在拉森号导弹驱逐舰,想威胁中国的作用不大,只能给菲律宾、越南加油,也让他们激动一下。
考虑到历史上美国军舰与寻求捍卫自己地盘的中国舰艇曾有过非常危险的亲密接触(如2001年中美军机相撞),这可能会引发灾难。观察人士已在担心因为误判或事故而造成美中海军之间发生悲剧性冲突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开始看到中国紧急派出军舰以应对美国的入侵,那么这些风险就会显著上升。
美国军舰进入南海,的确是挑起事端。不过,看似是中美在南海剑拔弩张,但只要中国无意战争,即使双方擦枪走火,但难燃大火。换句话说,中美在南海无大战,但不意味着军事摩擦也不会有。
南海战争的真正危险是中美关系是否会严重变质,这里成为两个大国决赛国家命运的角斗场。这种情况下南海如果发生摩擦,不该被视为意外。对于这样的摊牌,中国同样没有意愿。美国也未必能下这样的决心,因为它与中国主动战略对撞将面对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与中国合作一旦失败的风险。
中国与美国应首先努力避免南海摩擦。假如中美摩擦对南海形势肯定是有害的,但这种危害不应被夸大。中国应对双方在南海摩擦就事论事,不将其升级为国家间全面对抗的例证。同时,中美双方对南海“不会有大战争”的战略判断,有助于南海一旦爆发军事摩擦时,对它们的性质迅速形成清醒、符合实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