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公傩娘——伏羲女娲


 

  • 518阅读
  • 6回复

[转帖]傩公傩娘——伏羲女娲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12846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0 发表于: 2013-11-02
 


出自傩祭“桃源洞”的傩公傩娘,都与洪水神话相联系,苗族的《傩神起源》、土家族族的《摆手歌》、布依族的《造万物》、瑶族的《盘古歌》、纳西族的《创世纪》等,都一脉相承地传说,洪荒过后仅存的一对兄妹,称为“姜良、姜妹”,或称之为“东山圣公、南山圣母”,“葫芦哥、葫芦妹”,都源于伏羲、女娲“洪水救人”或“再造人类”的神话。并演化为各自的傩坛主神——傩公傩娘。湘黔瑶族《盘古歌》说“雷公吼,雨倾盆,洪水淹死天下人;伏羲儿女两兄妹,结成夫妻育子孙”。
考晚期智人伏羲、女娲的历史,《春秋世谱》“华胥氏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古史考》说“伏羲与女娲为夫妇”;《三皇本纪》说“神农氏,其母女登,系女娲氏之女,人首蛇身”。具体说来:一是,伏羲女娲的时代,《礼记.月令》说“能执伏牺牲,谓之伏羲”即驯兽。这是说,伏羲女娲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上承华胥氏的采集渔猎时代,进入伏羲的游牧驯兽时代,下启神农氏的农耕时代,在氏族图腾外婚制上,是由原始群居的“普那路亚”婚姻之后,逐渐被对偶婚所取代,先是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结合,最后减缩到只剩下一男一女,即一对不牢固的对偶婚相结合。二是,伏羲女娲的部落图腾,《帝王世纪》说“伏羲龙躯,女娲蛇身”,是他们都以洞庭南蛇龙为族缘图腾:《淮南子》也说女娲“上济九天”的图腾,有“腾蛇,蟒蛇也”,“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前白螭,后奔蛇”:古史记“伏羲风姓”,风即凤,“伏羲伏牛乘马”,这就是以龙、凤鸟、牛、马为图腾的祖先。三是,伏羲女娲时代的天文地理背景,《谁南子.览冥》说那时“洪水汪洋,毒蛇、猛兽、鸷鸟为民害”,这就是傩祭逐疫创世的起源契机。于是,“女娲,古神帝者,人面蛇身,一日而七十变”(《大荒西经》):《论衡.谈天》说“共工与颛争为帝,不胜,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世本.帝系》说“女娲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四是,追溯伏羲女娲发迹创世的历史在洞庭湖区,据《康熙字典.女娲》说“湖北郧阳县西有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神话很可能产生于楚地”,这“郧阳县”的女娲出地,与化石猿人“直立郧县人”祖地相合,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上居于日日中间的是“人首蛇身披发”的天神为女娲。因而,同与女娲在洞庭湖发迹创世的伏羲氏,长沙市子弹库战国墓出土帛书《四时篇》,也说伏羲是“南方蔬通山林,步四时”的大神,“历经子孙十五代”(《遁甲开山图》):《汉唐地理书钞》说“伏羲氏崩,葬南郡”,且看伏羲之后的巴人,也就是以洞庭巴蛇(即南蛇)为图腾传代的。五是,伏羲氏与神农氏的继代,《汉书.历律志》记“伏羲氏殁,神农氏作”,只因,继起于伏羲女娲游牧部落的神农氏,率先发明了先进的农业和龙神宗教,当即受到部落领袖的推崇,因而有“伏羲氏以龙纪”、“女娲氏服应龙”(《淮南子》)。并且,“伏羲时,有龙马负甲图出河……伏羲则之,以画八卦”(《职方典》),继而有“神农氏造重卦,究八封之体为六十四卦”(《帝王世纪》)。《周髀算经》记“庖羲立周天历度”,到了伏羲氏之末帝无怀氏,《帝王世纪》说“无怀氏以木德而王,神农氏以火德而王,继无怀氏以火承木”。这就是无怀氏以木星纪年法,神农氏则以火星纪年法而相承制历的历史。
由于伏羲、女娲是观象制历的日月大神,因而傩祭“桃源洞”内所供奉的傩祖伏羲为红脸,女娲为白脸,见于四川江安汉室棺画上高72厘米的女娲、伏羲“人面蛇身交尾图”,是女娲右手托月,伏羲左手托日;见于山东汉武梁祠室画象的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图,是手执规矩的测影形象(图三二:1)。这种天神价值的傩祖形象,也随着傩文化的传播而广泛出现在四川、山东、河南、陕北及新疆等地,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了随代绢画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图(图2),传到美洲印第安人祖先的“人面蛇身交尾图”(图三二:3),一脉相承。印第安人称作太阳神的“人面蛇身”羽蛇,就是洞庭有羽毛的蚺蛇,又称南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