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的招法


高大上

年底年初,所有的企业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总结上一年度的收获,既包括成绩也包括教训;接下来就制定第二年的目标和指标,预测未来的困难、探讨解决方法。

目标不少是宏观的,定性和定态也没有大不了。而指标呢,应该尽可能强化可识别性, SMART是非常好的衡量目标“好坏”的标准。不仅经济类的指标一定要明确、柔性和可行,那些非经济类的指标也应该尽可能定量,比如4次、比如2%等等。

朋友讲起他们公司在制定目标时,就有人一口气写下了十条定性和定态的指标,每一条看着都对,但就是不知如何执行、如何考核;几个回合下来,大家放弃了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而代之以每年进行四次客户满意度调查、每次报修的响应时间不超过X小时等。这些数字的先进性不在讨论之列,但至少有了一个大家都能“懂”的指标,几家同类公司有了同样明确的标准(不再是一中一台、各自表述了)。

有意思的是,朋友把那些高高在上、假大空的描述性标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执行得了的目标了。

方法

想法之下更需要办法,否则想法就可能沦为空想。

曾经NBA是单打独斗的场所,个性张扬的NBA选手们个个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与众不同,如何让队员们更有团队精神?当年公牛队就定了一条规矩:在完成三次传球之前,不允许投篮;一个人不可能左手传右手的,于是自然就有了团队精神了。

当年某著名教练还有一条规矩:在领先对手20分以上时,不让连投三分球;原因在于,领先那么多,再连续投三分,极易会引起对手的报负,万一受伤了就非常不值得。

很多理念,都需要通过方法来加以解读。

简单

日常工作多是简单而又重复的,能够把小事做好就不简单。

把日常工作加以定量,把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当然有人是故意为之的)的目标用“中国话”描述一下,放弃故弄玄虚,加强了操作性,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