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洞》|全书连载•第1章第5节


  说了业态,目的是说生态。

  互联网生态。

  所谓生态,是在这个整体性的环境里,存在着一种或多种闭环的食物链,这种食物链即便有不断的变化,也始终能保持某种平衡,并且不断繁衍。

  简单说:生态比业态多了“人”的主导因素,于是一个平台瞬间就变成了王国。

  举例说:线下的国美是业态,线上的京东也是业态。

  在京东,刘强东说了算,他是规则制定者。但他不是国王。他也必须亲自来看场子、维持秩序,甚至烧钱造势、花钱维稳,乃至于亲自到微博上卖萌。

  而小米的雷军,跟刘强东完全不同。

  虽然他正处在手机的业态之中,但他已经通过在线的方式,让消费者广泛参与到他的业态中来。他眼下正在利用小米这个平台,与苹果、三星展开一场APP争夺战。

  雷军今后面临的挑战,是能否让消费者来制衡甚至主导,而不仅仅是参与。最后的决战一旦见了分晓,真正的“小米生态系统”就将诞生。

  业态看事,生态看人。

  在业态之中,规则要素是明确的、相对固定的。

  生态不一样。淘宝就是一个生态。

  有生态,就有平衡,就有自动的繁衍。买家和卖家这些无数的人,在其中制衡局面。

  好的生态,就是一个王国,除了军队,什么都可以搞。

  淘宝,自然是个王国,而马云自然是国王。

  马云可以随意“把玩”手中的支付宝、随意提速他的直通车、甚至随意修改各种排行榜。

  但是,王国里的子民,不再任人宰割。这是生态的本质。

  在兴趣驱动或利益驱动下,子民们自发衍生出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行业,当然还包括各种规则、乃至行为方式。

  比如淘宝“刷钻行业”的繁荣昌盛,再比如买卖好评的“喜大普奔”,还比如淘宝店小二的全面官僚和深度腐败。

  生态中阴暗面的始作俑者,肯定是马云。一念之差引发的生态恶化,也只能等待生态自身的净化。这时,国王也只能顺其自然,甚至在一旁干瞪眼。

  淘宝生态的问题,已经导致了马云团队内部的自相残杀和对外扩张的进退维谷。

  可谓:成也生态、败也生态。

  比特币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神奇生态。不是因为货币,还是因为人。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比特币的设计者并没有意识到后来的一切。虽然比特币之父还可以管教和制约这个孩子,但如今小孩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脾气,并建立了自己的大家庭。

  这个新家庭的势力虽然还不算太大,却已直逼几百年的人类金融大厦,要求入驻。

  无数的比特币玩家和旁观者,都在参与这个家庭的家规制定,并实行之。

  世上传统货币发行者们是否承认它是一种货币,已无关紧要。

  新浪微博也是一个生态,引发了新浪自己想不到的各种生意,繁殖出兴风作浪的各路大师。新浪看着这些巫婆、神棍大把赚钱,自己也干瞪眼。

  但无论如何,新浪微博这个生态系统,是逐渐猥琐、逐渐萎缩的,不会轰然倒塌。

  只要没遭遇国家机器的强行捣毁,“生态”的生命力超出想象。

  尽管如此,生态下的网民获益还是主流。正所谓人民当家作主。

  淘宝生态给中国社会最大的震撼和惊喜,不是支付宝,而是它的信誉体系。

  当然支付宝也是淘宝信誉体系的一部分,但这是可以提前设定并设计的,属于规则范畴。

  好评体系就不同了,是买家和卖家由最初的普通评论功能衍生出来的。

  这是中国商业古往今来唯一的一套全民信誉体系。

  历朝历代都在建它,谁也无法建成。原因很简单:

  它是自然形成、自动记录、难以篡改、子民认可的,而不是统计核算出来并强加于人的。

  这个价值,史无前例。

  后世记住马云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这套体系。

  让我们跳出淘宝,纵观互联网,这是更庞大的生态。

  相比于互联网的大生态,淘宝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算不上。

  所以,当很多大师把新浪微博当成新浪、再把新浪当成互联网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营销”完全是几十个傻子去骗几千万个更傻的傻子。

  各大城市的很多大礼堂,都同时挤得满满的,听一个个微博大师讲“营销”。

  微博的营销地位,后面我们会做一些理性分析。暂不多说。

  互联网的大生态,决定了今后很多改变,这种改变是全社会、多层面的。

  品牌权威杨曦沦在很多年前就用十八个字概括了互联网生态的三个特征:

  无中心、有主张;无边界、有部落;无极限、有梦想。

  本质性的东西,恒久难变。分别来分享:

  无中心,有主张。

  都还记得,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绝对良民。

  只因出门没带暂住证、只因长得像民工,就被抓起来,就被打死了。

  本来死了也就死了。谁来替他伸冤、怎么伸冤,天知道。

  只不过,互联网上也有人知道了。没有人带头,无数人的意见,顷刻间形成主张。

  这种主张,不断在改变社会。

  如果深究这种“主张”代表了谁,显然不是一小撮。

  中国人从来都是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黑压压、呼啦啦一大片。一旦有人落单,立即被干掉。

  他们永远都在庆幸自己不是那一小撮。所以从来就没有一小撮,至少中国人这个物种里不可能有。

  互联网,是食草动物的天下。不是因为没有真正的野兽,而是因为这个草原足够辽阔。

  从这里看:过多讨论民族性的贵贱、深究劣根和美德,现实意义不大。天道配与每个物种各自地盘与法则。互联网倡导的差异化,恰是高级文明的特征。

  互联网的社会生态,值得期待。

  无边界,有部落。

  有了动物,就有了边界。这是本能。

  不管是小学生书桌上的分界线、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国界,都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互联网上没有边界。

  只不过,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利益,使互联网上处处是部落。

  表面上是个体、甚至是潜水不出声的个体,实际上人人都有倾向和归属。

  但这不叫边界,叫群体。群体成了建制,就是部落。

  人们在网上建立的不管聊天群还是网站,都是部落。

  部落没有真正意义的边界。各种防火墙貌似边界,实际属于部落行为。

  互联网本来就是要让不同兴趣的人分开、让不同利益的人早点各奔前程。

  别在一起死磕,更不要死磕一辈子。

  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

  如今三四十岁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在中国,有一度不能给Internet叫互联网,只能叫因特网。这是一种边界意识,认为我们国家的信念不是Internet,而是因特纳雄耐尔。

  现在说起来,只是个小段子。但在当时,很多人为了给互联网正名,都据理力争,只为捍卫互联网的人类精神。

  如今的年轻人生来就有网络,并不关心互联网历经了哪些变迁。

  作为长辈,有义务告诉他们这些原委。因为打败李彦宏、马云、马化腾的人,就在他们中间,这是时代送给他们的红包。更多高级形态的部落、更多比部落更鼎盛的王国,等着他们来建立。

  如果这一天早点到来,这个红包会被更多人分享,并且会引发更多人去寻找红包。

  因此,像部落这种基础课程,必须要上。

  无极限,有梦想。

  有梦想的人太少。而互联网恰恰能给人带来梦想,这种梦想基于使命感,而不是基于说教。

  有些人梦想当互联网专家,但懂的不多,于是跑到上网去玩预测。

  只要大家在谈论互联网,就一头撞进去,直接预测未来:未来多少年会如何如何,还能顺嘴儿编些数据。

  也奇怪,随便他怎么编,似乎都对。因为互联网没有极限,确实没法跟他争论。

  这些人通过预测成了专家,掉头就去讲成功学。因为成功学是专门美化未来的。这种未来貌似跟你有直接关系、貌似听讲师的话就能实现。

  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培训,都是成功学。跟互联网关系不大。

  花钱来听成功学的,大都是特想有朝一日牛嘴起来的年轻人。

  这类年轻人最大的缺陷,不是没有真才实学,而是没有报效社会的理想。

  他们不知道成功学是对一个人智商的侮辱,更是对一个人创造力的毁灭。

  只要想牛嘴,就去追逐互联网美好未来,但是要小心遇到骗子。

  如果有梦想,只能默默去干,然后适时、适当兜售自己的未来。

  假设马云当年对父母说自己想建个比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还要大一万倍的商场、如果李彦宏对同学说自己要以一己之力击败天下所有的拍卖行,早被送到精神病院。

  但最终他们都实现了梦想。

  而且他们所实现的,比自己的梦想还要梦想。

  换句实话:他们自己压根儿没想到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叫有梦想。

  这就是互联网生态下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开头,即便结尾大都不美妙,那也阻止不了梦想的脚步。

  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