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很多市民都感受到了反腐的力道与决心。在2015年的陕西省“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都将目光对准了“反腐”这个关键词,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说,反腐败不能像割韭菜,要动真格。
近年来,经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级两委会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个别村官存在小官大贪、横行不法等问题。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安龙表示,近年来,村干部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百姓上访告状连续不断。“村官”虽小,但其腐败行为影响却大。村干部违法犯罪,不仅破坏了党群关系,还助长腐败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个别基层选举,存在利益驱动下的“贿选”。同时,基层民主缺位。村民委员会理应实行民主选举,而现实情况却往往是,农村宗派家族势力严重,一些人员“强行”进入村委,个别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拉选票,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此外,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走过场,上级部门监督不到位等,这些都为村干部腐败打开方便之门。
听到这样的代表意见,似乎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基层村委会反腐工作问题很严重,关于人民群众最基层政府部门反腐倡廉工作,更应值得省、市政府和纪检部门重视。近些年来,村干部队伍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从反腐查出和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来看,个别村级两委会干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应加强村级干部的选举措施,通过严肃换届选举的法定程序,使村民切实行使权利义务。坚决杜绝村级干部选举中的贿选、霸选、族选、“病”选。
一定要在选举中,通过法定程序,选出群众满意的村领导。一是风清气正办事麻利有仁心的正人;二是勤劳致富口碑赞扬公平正义的能人;三是为村民着想顾全大局有本事的好人;四是大学生兼职村官中的优秀学人;五是退休干部中优秀健康的强人;六是乡镇中熟悉村情干实事村民信任的青年干部。
将这六种人选进村两委会,当好村级带头人。一方面村民心服口服;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进一步强化村级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改进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村委会作为最基层政府建制机构,近些年来各种媒体爆出的贪污受贿案例层出不穷,有些更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关于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政策,村委会选举中的暗箱操作,村镇工程项目、宅基地、赔偿款的审批和下发工作,都存在相关漏洞。顺应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多名两会代表提交反腐提案,“反腐”也就成为本次两会最热的关键词。
只要是关于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问题,两会就值得去关注,让提案成为惠及百姓的好政策,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创造良好基层环境,为推进基层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基层干部领导作风工作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