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纠结:是死,还是生不如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不论这个时代是好还是坏,面对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运营模式下的企业,不转型就是死,转型就是生不如死。那些,我们熟知我们熟知的NOKIA、SONY、MOTO、KODAK……倒下的,体温尤热,“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却失败了?”是成为历史,还是创造未来?

企业转型期会面临诸多问题,世界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约翰·科特总结了转型变革失败的八大原因:没有制造强烈的紧迫感;没有树立明确的愿景;没有建立足够强大的变革领导集团;愿景的沟通效率极其低下;没有为实现新愿景扫除障碍;没有系统的规划并取得早期的成功;过早地宣布变革成功;没有把变革固化到公司的文化中。

以通信运营商为例,无处不在的信息资源,技术的创新与组合,大云平移颠覆传统,通信运营商,从2G到3G到4G,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搜索、电商、广告、SNS等互联网服务取得巨大成功,激发了未来市场和客户经营的无限想象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危及传统运营商的蛋糕,微信、米聊、SKYPE、iMessage、Facetime等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出现,直指传统运营商语音、短信、彩信等核心营收来源。今年双11,微信正式宣战运营商,推出微信电话本,如果刨除政策限制因素,对运营商而言,或许“狼”真的来了,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跨界打劫的时代。

如果转型不能带给经营管理新的“价值”,面对“无人之境”的全新环境,极大可能带给运营商的是新一轮“变形”。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塑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以中国移动为例,过往的成功优势和经验,是否已是过时的绝技呢

 

-客户价值主张:“移动信息专家”→“数字化服务专家”?

-关键资源:“网络质量是生命线” →“新的生命线又是什么”?

-盈利模式:“本地通话费、长途费、漫游费”→“新的盈利模式”?

-关键流程:“网络质量管理流程、客户服务流程”→“流程是为什么在服务”?

-关键人才:“吸引与保留优秀”→虚拟运营商、铁塔公司、互联网企业?

-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如何全新的解读和落地”?

……

像互联网公司学习,像BAT学、像小米学、像360学,翻看现在流行的那些书籍,不论是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七字诀”、“互联网方法论”还是“商规28条”,其实都绕不开 互联网的核心四要素:人、平台、长尾、免费,第一要素就是以人为中心。中国移动的多种产业模式(基础电信业务+全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并行背后,是关注短期经营业绩KPI的考核目标达成,是持续健康良性的经营发展,或者两者之间存在交界点?还是更需要创新管理与运营模式,更加关注人(外部客户、内部客户)?而在关注人的层面,是否又和现行的管理和考核导向存在两张皮?等等一系列的好像必须要先想清楚,再回答清楚的问题,如果想不清楚,那就等想清楚了再干吧,如何等什么想清楚了,也就没机会再干了。


不想死,又不想等死,方向明确了,瞄准,开枪,再瞄准,再开枪,不断的修正,速度大于完美,认真地去关注好当下是如何做事的。

转型,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