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与南方的交易费用孰多孰少?


  最近,在讲述交易费用相关理论,再加上工作两年的深刻体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北方与南方的交易费用孰多孰少的问题。

  交易费用(学界称为交易成本)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分为事前和事后的交易费用:事前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协议起草、谈判和保障协议执行的费用。事后交易费用主要包括错误应变、争议、诉讼或仲裁、其他费用。

   北方人做事很讲究礼节,如,为了达成一笔交易,北方人大部分要当面见面,请客吃饭,而且吃饭时也不谈什么事,只有吃喝出感情了,才谈具体事宜,只要吃好喝好了,事也基本达成。南方人有可能吃饭时直奔主题,有时不喝酒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北方人尤其是山东、河南、东北这块的人交际成本甚高。这些地方人办事很有意思,如去政府的办事,不是直接去政府办事,而是先打电话给身边的人,问有没有认识的人,然后找到之后再去办事,事办成了还要请大家吃饭,有时这件事直接去政府办理就可以了,那他还是去找人。南方人对这种业务就有可能直接去办。我一个东北朋友,很有意思,为了买结婚用酒,非要找一个认识的酒经销商,最后找到了省了500块钱,最后请吃饭花了400,最后才赚了100块钱,但是没有考虑到时间成本。所以,大体来说北方的办事交易成本要高于南方交易成本。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很值得深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北方和南方的市场经济意识的差异。北方的市场意识总体要比南方差,也就是说北方政府对市场干预要强过南方,或者说南方政府服务意思较强,这就造成了北方人去政府办事,政府人员权力寻租的多,办事难度加大,只能通过找熟人,托关系办成事。而南方市场经济意识强,政府服务态度好,去办事态度就好点,较快办成。

   二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北方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特别注重礼节,办什么事讲究较多,例如在北方的饭局上,基本上都是要分座位的主次,要先带一杯酒,才能单独进行,这样的话,想谈事只能酒进行差不多时才能说,而且如果吃饭没有吃好,有可能事都办不成。南方这些礼节就少了,有可能直接谈事,谈成事后才娱乐。

   三是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方式。南方的政府服务方式基本快转变称为服务型政府,北方的政府还在以为自己大爷,还未转变为小二的角色,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办事的时候态度,南方政府以服务于民的态度帮你办事,而北方而以你求他的态度办事,可想而知,效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