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都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城镇化推进正处于克难攻坚的阶段,“三农”问题则更是一个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现实社会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大都是采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视角来展开,这难免会流于形式而略显隔靴搔痒的空泛与俗套。因为,要解决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要研究其哲学对立范畴与经济社会根基的中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而要深入研究中国农村,则必须从最下层的中国农民的研究开始,唯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研究中国农村的切入点;同样,要解决农村的现实问题,则必须从解决中国农村的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习惯习俗开始,亦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由北京绿十字牵头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陆续推出的《农道》系列丛书:《农道》、《农理》、《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理论篇/实践篇)》等等,采取的“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常规的“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研究视角,立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实际变化过程,从一个个鲜活的实际案例出发,尤其是通过对“五山模式”、“问安实验”和“郝堂·茶人家”建设等一系列经典乡村实践过程的剖析,来探寻中国的农村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农民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真实状态,中国农业问题又到底出在哪里。
而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探寻和回答这些问题,正是本系列丛书的精要与特色。系列丛书提出的“从身边事做起,从垃圾分类开始、从改变农民的习惯入手”,“财力有限、民力无限”,“还权于村两委会”和“依靠农民、相信农民,把艺术还给农民”的乡村建设理念,以及“走进乡村、开启民智、三方(农民、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合作共赢”的乡村建设方法,正是以孙君为代表的北京绿十字乡村实践与建设团队十多年来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朴实无华,如土似水。尤其是“让鸟飞回来,让打工的农村青年回来和让乡村传统民俗回来”的“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乡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更是将绿十字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方法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农道》系列丛书所阐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已为实践所证明,是符合当下中国乡村建设有益的、可行的路径标识,相信也会对推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解决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正面效应。
因此,《农道》系列丛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做法,不仅只是一种乡村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乡村建设之道,一把解开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乡村建设如何绿色幸福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