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禾与火 凉与热的循环


立“秋” 禾与火 凉与热的循环  

 今天是甲午年的立秋日(2014年8月7日22时02分。农历是阴历七月十二,属于晚立秋。)。

  今年的立秋日很奇妙!从立秋前一天开始,一反前些时炎夏酷暑的天气,天气快速转凉,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真正的凉爽和惬意,甚至夜里还得盖毛毯,似乎印证了一句老话“立了秋,凉飕飕”。

   为什么天气突然如此凉快?从今天的气象卫星云图上看,从青藏高原涌来的冷气流覆盖了中部地区上空,北部天空也有强大的冷漩涡缓慢东移,与青藏高原的冷气流共同作用,将盘踞我国大陆中部地区的副热带高压晴空赶走了。


2014年 8月3日 近期天气阴阳交替态势示意图:

冷空气的到来,已使陕西、山西、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的降雨,除河南以外,困扰我国北部的严重干旱已得到极大的缓解。随着冷空气的继续发展,降雨天气仍将继续。

2014 08 07 甲午立秋天象示意图

立秋 全国降雨实况:


   每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视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但立秋到处暑还有半月,这段时间处在秋后三伏天里,想不再热恐怕有点难,不要忘了“晚上立了秋,热死老丫头”的老话。
   “落一叶而知秋”,从字面来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玉米谷子成熟了,籽粒归仓,秸秆可以当柴火。但今年不到立秋很多地方的玉米谷子就旱干了,真是少见的特大旱灾。


   
干旱、雨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在千万年以来就存在的固有现象,有其内在的12年、30年、60年、500年、1000年的大约的循环运行规律模式。所谓12年,大家熟悉的十二属相,规定了由每个属相12年轮流一次来当一年班。所谓30年,即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河流的河床来回滚动的事实,就显示得很明白。所谓60年,俗话说“六十年一甲子”。所谓500年,是司马迁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所谓1000年,可能就是大家唱的:“千年等一回”了。
  
    以上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最容易直观看到的,是河流的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向前流,而是弯弯曲曲的流淌,不管有千难万险,江河之水总是不屈不挠前进,奔流到辽阔的大海,去再一次进行循环历程:太阳将海水蒸发成云,由台风将热带云流推过喜马拉雅山脉,在青藏高原冷却成冰晶冷云,遇到合适的气象条件,就重新变成雨滴,回到大地、汇入江河,再次奔向大海。

人,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滴水啊!所以我们常说“要珍惜人生,自强不息”。
  我想用诗仙李白的诗句,作为此次关于立秋话题的结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