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进入夏季,园林管理部门也很忙碌———人人上阵,营造一个绿色葱郁的城市。因为,绿化已成为各城市硬件比拼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人居环境、城市容貌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围绕城市绿化的一场园林改革,正在展开。近期,经过公开招投标,6家园林绿化公司,接手芝罘区173.41万平方米绿地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工作。
大举植树绿化,养护却成了“无底洞”
“突出滨海生态特色,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重点抓好绿化工作”,这是芝罘区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去年,芝罘区再投入4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552亩。同时,借助市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开始着手完善区内12个街道办事处、1个园区内的127万平方米“社区绿地”,并取得成效。在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下,城市绿地逐渐蔓延,城市越发可人。
然而,逐年扩大的城市绿地,使绿地养护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的一项沉重负担。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养护管理犹如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虽然政府每年都向园林部门下拨一定的绿化养护经费,但对于庞大的园林队伍和逐年扩大的绿地面积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园林部门每年都要使用工程经费来补贴养护费。
自己养自己评绿化质量不高,推向市场如何?
一方面是绿地规模在蔓延,另一方面养护成本成了“包袱”,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此时,“公共绿化养护市场化”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把绿地养护推向市场,还是同样的养护成本,利用招投标的方式,会不会使过去的“养护成本高、养护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局面得到改观?
今年5月份,一则“园林市政管理处公共绿地、社区绿地绿化养护招标公告”引人注目。这也是我市园林管理部门,首次把45.82万平方米市区绿地和127.59万平方米的社区绿地推向市场,公开招标。公共绿地养护首次向社会招标,意味着烟台公共绿地的管理,不再像过去由政府掏钱、园林部门独家“垄断”。这一举措,立即吸引了众多园林绿化企业瞄准这一刚刚开启的市场。
经过一个月的角逐,六家园林绿化企业中标。养护时间从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为期一年半。中标企业要按合同框架保证保证树木成活率,并避免现有园林设施受损。
1年半后,我们一起来看变化
“园林绿化,素来讲究‘三分种,七分养’。以前,公共绿地养护都是‘自己人’干,干好干坏自己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难以提高水平。通过公开招标,政府掏钱请企业养护,养护达不到标准可让其‘下课’,或者根据合同‘制裁’,有利于确保养护质量。”市园林管理部门专业人士如是说。
由于绿化养护包括修剪、施肥、浇灌、保洁、病虫防治等,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这位人士建议,取得城市绿化养护权的企业,要与科研院所和城建、环保等部门密切合作,以寻求技术支持;此外,政府及园林部门在将养护推向市场的同时,应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对养护企业进行质量检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全部向市场开放,仅是时间问题。”这位人士举例说,2002年,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中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逐步建立和实施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我市园林绿化的工程设计、施工、养护也必将全面推向市场。”这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