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格力、美的、海尔
格力本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绝好案例。资本暴富大势下,单纯“卖空调”很容易心情浮躁。但董明珠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业精神”,“格力是用自己的产品创造效益,这个虽然来得慢,但作为制造业,必须静下心来,我不会去搞资本运作。”
四年后再看这句话,却有些别样的味道。
2009年11月才完成借壳上市的格力地产,2010年8月发布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比上年增长913.5%——足足翻了9倍!进军地产业不足一年,格力地产就成为格力集团三大产业结构中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板块。
为什么口口声声一心一意做空调的格力会去投资地产?
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毛利润5%已经非常惊人,但跟房地产行业35%左右的毛利润率一比,顿时相形见绌。对比家电业与地产业各家龙头企业的2009年度业绩可知,格力、美的、海尔的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29.13亿元、18.9亿元和11.49亿元,而龙头房企的年度净利润,几乎是家电龙头的一倍以上——利差摆在那儿,这是个巨大的诱惑。
另一方面,格力现金流稳定,又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还有长期经营下来跟各个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这三大资源一结合,看似再高风险的房地产业也变得风险极低,格力地产假以时日,或成大器。
但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做实业与做投资目的不同,路径绝对不同。其一,如果格力仅仅是以一种短跑的姿态去做房地产,那么对把房地产作为主业来做的实业企业,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会不会扰乱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其二,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如果作为格力主业的空调利润越来越薄,利润增长几乎靠房地产业务拉动,格力会不会反过头来放松甚至放弃做空调,专注地产?倘若如此,从更深层次上说,就意味着中国轻工业尤其是家电领域一大拳头产品的失语!
这两大拷问,无疑揭示出格力抢滩房地产背后蕴藏的巨大风险。
除了格力,美的、海尔……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在房地产领域布下了自己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