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智慧翻倍的六个思维》02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A
【思享者语录】作者:杨发文
1.思维是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的,掌握了正确的程序和步骤,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我们对智慧应用的质量,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不够重视,导致智慧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我们做事情,往往从舍得的角度来衡量,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有得就有舍,总会有一方是受损的。我们过分计较舍得,就会在舍与得上反复比较,使眼光局限于舍得之间的小利,看不到更长远的利益。
3.追求整体,则是超越了舍得,使我们拥有了更高的胸怀和境界,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便会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最终实现我们的长远利益。
既然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不取决于智慧,而在于智慧的使用,思维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智慧呢?一方面要使用正确的思维程序,另一方面要采用正确的思维内容。
首先看思维的程序。思维是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的,就像种树,必须先挖坑、再放树、之后填土,最后浇水,如果这一顺序颠倒了,不管方法多么正确,工具多么先进,很有可能土都已经填好了,可树还没有放进去。这就是程序的力量。
同样,掌握了正确的思维程序和步骤,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我们对智慧应用的质量,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不够重视,导致智慧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我曾经帮助很多企业面试中高层,很多大企业的中高层,谈论起他们熟悉的领域,往往是滔滔不绝,智慧百出。然而当我们给他设定一个情景,或者拿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考验他们时,往往找不到思路。
原因在于,他们只是学习积累了工作经验、工具和方法本身,却找不到思维的入口,也就是摸不清思维的程序,无法将之前积累的智慧顺利地开启运用。
思维的程序,可分为三个步骤:追求整体、细分需求、协同共赢。我们首先着重介绍“追求整体”这一部分。
我们做事情,往往从舍得的角度来衡量,要么傻傻地舍,帮助了他人委屈了自己,要么拼命地得,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要么舍弃一部分,是为了换回更大的回报。
从舍得的角度考量,有得就有舍,总会有一方是受损的,是需要舍弃的。而逐利又是人的天性,在舍得面前,默默奉献的少,大家都会计较个人一时的得失,图小利而忘大利。
我们都广为熟悉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例子,说明的就是这一道理。三个和尚置寺庙的安全与香火长久于不顾,都在计较个人的得失,比较谁挑水的多少,互相推诿,导致寺庙被烧毁,最后失去的是更大的利益,三人无家可归。
可见,从舍得角度思考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是否存在另一种方法,所有人都是赢家,没有人有损失?那就是超越舍得,在更高层面上追求整体。
仍以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例,如果三个人能够意识到,挑水是为了维持正常生活、防范火灾、保持寺庙香火兴旺这一大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到不挑水省力这一小利,这就是在追求整体。从这一角度考量,挑水能够使每个人受益,所以也就不会出现互相推脱了。
可见,看重舍得,就会使我们的眼界变窄,只盯住一时小利,纠结于短暂的个人得失,无法获得长效发展。人生其实不是交换,并非我得你就会舍。追求整体,能够使我们拥有更高的胸怀和境界,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最终实现我们的长远利益。
我家有个亲戚是出租车司机,他就很会运用追求整体的思维程序,每个月挣的钱都是车队里的第一。我去取经了,发现他在开车时,如果已经显示行驶了4公里,而预测到目的地不足1公里的时候,他就会提前扣表,计价器就不会继续跳字。这样乘客很高兴,认为司机很大方,少收钱,而他自身也没有损失节省了打表等待的时间,可以迅速拉上下一位乘客。这种追求整体的方法,使得司机、乘客、下一位乘客三方受益,因此他每月挣的钱也自然比别人要多。
追求整体思维,其实并不难理解,连小朋友都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有一次与儿子聊天,假设一块橡皮,两个人分,但是不能分两半,怎么办?他说那就大家一起用呗,能用就行,何必要分呢?
小朋友都能明白的道理,大人却深陷其中,就是因为我们太计较得失,过分看重舍得,往往忽略了整体。我们追求舍得,就会在舍与得上反复比较,看重的只是舍得之间的小利。当我们把眼界、胸怀打开,从追求整体考虑,就能超越了舍得,赢得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