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部报告点击麒麟风险网,或微信订阅公共号:麒麟财经资讯
旁白:楼市现在衰到这个样子,地方政府是真的撑不住了,看看下面:
呼和浩特明文取消限购令
6月20日,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对外公布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含二套住房)在办理签约、网签、纳税、贷款以及权属登记时,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产权登记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不再对购房人的房屋套数进行查询,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增量人口流向”等要求,允许外来人口在市区购买成套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
旁白:地方政府明文取消限购令,这如果不是地方财政到绝境了,不会出这么一招。其实各地政府现在都暗地里取消限购令:
今年至少16个城市或明或暗取消限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安徽、杭州、无锡、天津、沈阳、广州等至少16个城市采取或直接放松限购条件、或放宽落户条件、或采取调整公积金贷款等方式促进楼市走量。近日,沈阳、广州、福建等地,更被报道已事实上放开限购,但“只做不说”。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两年一有地方试探放松限购就被叫停不同,这一次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默许。不过,不少限购松绑的城市仍在媒体追问中予以否认,沈阳限购放开紧维持一日便是其中一例。“地方政府即使有微调的意愿和政策,但也是遮遮掩掩的,一方面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前两年中央政府对限购松绑约谈、问责、叫停时有发生,地方政府不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原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牛凤瑞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说。
旁白:这有用吗?多少应该有点作用,毕竟之前有部分外来人口刚需被抑制住了,现在央行松松银根、地产商降降价、城市政府降低交易成本,成交量没准会起来。但总体看,趋势已经不容乐观了。起码从资金流动趋势看,那些之前地产泡沫严重的地方,貌似现在资金最饥渴:
区域融资由北京向其他省份流动
央行24日公布的《2013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2013年,区域间资金主要呈现由北京向其他省份流动态势。2013年货币市场上,北京市资金净融出42.4万亿元,同比减少7.3万亿元,仍是主要资金融出地区。资金净融入方面,江苏省以10.7万亿元居于首位,位列其后的是广东、上海、山西和吉林,这五省(市)合计净融入资金22.6万亿元。从资金净融出(净融入)状态看,与上年相比,广西、云南、西藏由净融出转为净融入;湖南、贵州、黑龙江和陕西由净融入转为净融出。对于2013年我国资金流向和融资结构,《报告》显示,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同比减少。2013年,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 235.3万亿元,同比减少10.7%。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交易量同比减少12.9%、13.5%和13.6%,西部地区交易量同比增长6.8%。分省份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五省(市)交易量合计超过全国的70%;青海、陕西和云南省交易量增速位居全国前三,均在70%以上。《报告》还提到,区域融资渠道更趋多元。2013年,全国人民币(6.2347, 0.0072, 0.12%)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51.4%,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表外融资增长较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较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但部分财务软约束和宏观调控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通过表外渠道吸收资金,也推高了融资成本。企业债券融资少于上年,股票融资继续处于较低水平。
旁白:仔细观察一下融入资金量靠前的省份,不是地方债规模庞大的省份,就是地产泡沫严重的地方,或两者兼有之。这说明以上地区的地产销售急剧恶化,随之而来的土地财政和相关一系列资金链都开始紧绷。地产形势恶化,可以通过企业降价走量,行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重组解围。那么地方债如何呢?看看下面资讯:
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曝出交通运输部在五星酒店开会43个;14个部门本级和13个所属单位公务用车配备超编制289辆、超标准123辆;卫计委等部门所属单位通过违规收费等方式收入29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津补贴1.49亿元;15.41亿棚户改造资金被骗等问题。同期,审计部门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此外,审计发现7户国企违规超提或超发工资、住房公积金和福利费等11.61亿元。审计结果表明,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14年,结合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跟踪审计了中央政府性债务制度建设情况,以及2013年6月底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变化情况。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等部门和相关地方加强了债务统计、对账及风险分析预警等工作,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有所放缓。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审计的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3.79%,比2013年前6个月平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表示,2013年审计9个省本级、9个市本级和18个县发现,通过将财政收入滞留在财政专户或过渡户等少反映收入823.31亿元。
旁白:地方财政乱花钱、挪用专项民生资金,官吏阶层通过单位高福利搞集团合法贪污,等等,都不是新问题,这是现有政体下的老现象,不足为奇。中国特色就在官吏们贪归贪,但他们还是出力干活的,不像黑非洲或拉美一些国家,当官的中饱私囊腐败透顶不说,还啥都不干。以上审计出来的问题,对于媒体来说,很惊悚,但对于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注意地方债务增幅放缓和823亿小金库的事实。这说明地方政府财政一直以来尽管有乱搞的地方,但大体上还是靠谱的。短期内不会导致债务危机。但中央对此已经心存警惕:
财政部:严控地方债务规模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月24日表示,政府“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底数”,将加强地方债风险预警和土地财政的管理,疏导地方政府以政府债券的形式适度融资,并以市场化原则处理债务违约。楼继伟在201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称,政府将坚决制止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加强地方债风险及土地储蓄融资的管理,控制举债额度。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底数,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将土地储备机构融资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下一步将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密切跟踪和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同时他表示,债务违约事件需按市场化原则处理,以加强市场对地产债务的约束力。在中央的严格把控下,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有所放缓。
旁白:和世间所有风险一样,地方债风险一旦被人们关注,从上到下,开始予以警惕并采取防范措施,那么这问题就算严重,其实也可以硬扛过去,对于宏观经济观察者而言,目前的主要精力应该盯在解除行业管制的政策落实程度。看看下面这个资讯:
国家在能源行业反腐之后还有大动作
经历了风声鹤唳的5月之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能源局,在6月23日又传出消息:电力司副司长梁波被带走调查。这是近三个月来国家能源局落马的第五名官员。此前,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依法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核电司司长郝卫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以及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梁波与此前被查的许永盛、郝卫平和王骏共事多年,主管电力审批。根据2013年新能源局的“三定”方案,能源局电力司的职能是“拟订火电和电网有关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电力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衔接电力供需平衡”,手握电网规划、输电工程、变电站建设、自备电厂建设、“上大压小”工程以及小火电机组关停等项目审批的大权。发改委和能源局拥有过多、过重的项目审批权,一直为各界诟病。地方官员和企业为获得项目批文到发改委和能源局所在的三里河“跑部”,早已成为权力寻租的“典型场景”。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詹复亮曾表示,今年检察机关将重点查办铁路、电力、石油、电讯等垄断行业的腐败案件。今年以来,已有十多位电力、石油等能源领域的官员和国企高管落马。对于此次能源局大范围的反腐,有一种说法是已经“酝酿了很久”,去年蒋洁敏下台后,纪委就已经“盯”上了能源局的几名领导,一名接近能源局的有关人士近期透露:“在能源行业,国家的反腐应该还会有大动作。” 据财新网、《时代周报》、《经济参考报》等报道。
旁白:还有什么大动作?这能源局差不多被一锅端啦,能源行业现在开会,估计领导们都不能凑一桌,还要搞谁?估计就是电煤油气运输相关管理部门或企业大领导。搞完这些硕鼠干嘛?继续喂养下一群硕鼠?这可能性实在不大。所以这个角度看下面资讯,就有意思了:
油气领域改革“路线图”
在昨天于北京举行的石油天然气混合所有制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指出,油气行业未来改革重点值得关注,预计近中期集中在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的增量资源和石油流通体制方面。这意味着油气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从此前的下游向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延伸,一幅改革“路线图”已悄然浮现。 邓郁松指出,油气是一个包括勘探、开发、加工、批发、零售等多环节、产业链长的行业,全球石油公司普遍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特征,存在高风险和高技术特点。因此,油气行业改革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基础。加入WTO后,我国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相继对外开放,促进了油气领域混合所有制在产业链下游的发展。目前,中游民营企业与国企的合作在增加,然而上游的进展相对较慢,在勘探开发领域目前仍是三大油占绝对主导地位。邓郁松认为,随着中央层面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油气行业改革将进入新阶段。在上游领域,近年来对边际油田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限制已有所放宽,预计未来或从放开非常规油气资源等增量资源角度推进油改,上游领域的竞争性将加强。在实践中,中石油也计划打造未动用储量、非常规、油气、管道、炼化和金融板块六个合作平台,引入民资,目前在管道板块已率先破冰。而在石油炼制和批发零售环节将重点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成品油零售环节市场主体众多,但“油源”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竞争,预计未来会适当放宽进口油源限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炼制环节,业内一致认为限制地炼发展的油源问题近期有望解决,原油进口权开放将最快破冰。在销售板块,今年2月,中石化率先拿出占集团盈利1/3以上的销售板块,引入最高占比30%的社会和民营资本。
旁白:全面改革,改什么?当然是全面放开,让民资进来,要是让央企吃独食,那叫什么改革?这个角度看,能源局给连锅端,就是给改革铺路。看看下面的资讯,大家不妨问问,是否电信部门也要反腐?
电信部门对民资开放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5月份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8.57亿户。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撼动着每一个行业,电信业也不例外,受移动互联网OTT类应用和国家税收政策等方面影响,有专家表示,电信企业转型是必然,否则将面临淘汰。另外,今年上半年,多家虚拟运营商陆续开展商用业务,这标志着我国电信业在引入民资方面“开花结果”,有传统运营商负责人表示,未来民间资本还将在多方面持续进入电信业。
每日综述:经济下滑到目前的地步,上面别提什么“定力”啦,虽不至于慌作一团,但也算郑重其事。不过总算都是明白人,都知道货币财政刺激只能挺一时,关键还得靠改革。但地方政府没那么大格局,他们也不管改革这茬,都看着眼前这盘棋怎么下,后面日子怎么混下去,是当务之急。上面松个口子,地方政府能开个大卡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