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金融,参照系在哪?
谈互联网金融,需要先搞清楚整个互联网的新变化。我把这种新变化总结为三点:
第一点,我们以前总说互联网是虚拟世界,但两年前这种情况已发生改变,互联网开始从虚拟回归现实、从比特回归原子,虚拟和现实一体化了。比如荣昌洗衣正在做的O2O业务,你说是不是互联网?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影响很深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思维模式的彻底转变。
以前我们只要坐在PC前,就认为不在线下了。那现在我们到底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只要你拿着智能手机,就处于“永远在线”状态。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我们的思维模式需要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现在根本无处可逃。所有事物、所有企业都必须拥抱它,否则就会被淘汰。以前你可以温水煮青蛙,说我就这样挺好的,现在根本不行了。
第二点,因为这一大背景,互联网带来一些质变。互联网的发展差不多有20年了,但互联网在中国其实还没有真正进入国计民生的核心行业,此前进入的多是娱乐、信息、购物等非核心领域。核心领域是什么?是金融、通信、宣传等。但这两年不一样了,两年前微信开始起来,打破通信垄断;微博三年前起来,打破宣传垄断;互联网金融就更有意思了,中国的金融有200万亿的资产规模,半年前互联网金融火起来的,它打破了金融垄断。
第三点,移动互联网不只是简单地带来渠道、改变思维模式,它还带来新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两项技术真正让互联网结算变得简单。互联网结算,它的规模确实非常大,但我认为互联网的精髓是个性化,而不是规模化。要实现个性化,靠以前工业时代的方式不行,它需要云计算和大数据。
这三点把互联网推到了新时代,我称之为互联网进入深水区。把这个大背景弄清楚后,谈O2O、谈支付、谈金融就有参照系了。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成大势?
在中国改革是什么?就是打破垄断,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我说互联网是改革最好的朋友、最大的利好。
为什么政府现在对互联网金融比较鼓励?因为政府也想通过互联网倒逼改革。传统金融机构舒服惯了,让他们自己改革很难,所以就用互联网金融倒逼你,利用互联网天然的反垄断、普惠、开放、透明的方式倒逼。
弄清楚这一点,再来看金融创新就比较容易理解。
谈金融创新,要从30年前开始看。30年前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建格莱珉银行,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开始金融普惠制度,此前金融给人的感觉都是高高在上。1998年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在美国硅谷成立,收钱付钱民主化了。2003年在中国有两个支付公司成立:支付宝和易宝支付。2005年全球第一个P2P平台ZOPA在伦敦诞生。2006年尤努斯获诺贝尔和平奖,这表明整个世界认可了金融普惠的趋势。
这30年来,全球的金融创新都在走向普惠,这种走向在中国慢了一点,但大思路一致。我10年前从美国回国时发现在中国用信用卡套现是犯罪。我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从没碰见这问题,美国鼓励信用信用卡套现。我对这种巨大的差异百思不得其解,但现在我理解了,因为在中国获得资金的成本太高,远高于信用卡套现的成本。
这是中国金融行业的悲哀,互联网金融能火起来,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太低效、太垄断、太无能。如果不改变它,中国的经济不会有活力。
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根”?
互联网金融目前有五种形态: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供应链金融(像京东),还有玩金融信息平台(像融360)。
我特别强调其中两种:第三方支付和电商的供应链金融,这两种形态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性感,但它都是有根的。供应链金融是有根的,如淘宝、京东、苏宁。第三方支付也有其特殊优势,互联网金融就是从第三方支付开始的,支付关联大量商家所形成的数据,奠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平台。
那过去十年支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过去十年,中国只发展出三种支付模式。
第一个是银联模式,它当时解决了中国的银行间互联互通问题。之前一个超市通常要摆各大银行的pos机,造成资源浪费,国务院让银行之间互联互通,就产生了银联。
第二个是支付宝的担保模式,它源于淘宝。淘宝上大量小商家、个人之间交易,但互相没有信任,它就提供担保,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缺少诚信和信任的中国国情。
第三个是易宝创立的,叫行业模式。我们发现游戏行业做支付交易、买机票、保险续费、信贷返还、游戏充值都有诚信问题,后台系统也没有理顺,很复杂,还需要排队等,易宝把这个打通了,做出了行业模式。
这个模式比较取巧,但也比较不幸。说取巧是指我们躲在一种商务后面,这种商务带给我们用户,其实就是B 2 B 2 C,和阿里巴巴相比,我们做一个行业就有上万亿,而支付宝模式做到两三万亿就到头了。说不幸是指我没有自己的业务品牌。
移动支付未来的五大机会
支付是基础性服务,所有交易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像荣昌洗衣这样的O2O业务,都需要支付结算,否则你拿不到钱,模式起不来。那移动支付的未来创新点在哪?
一、还有很多行业需要电子化,这需要移动支付去推动。目前,航空、保险、电信、游戏等行业都彻底电子化了,但还有太多行业没有电子化。所以未来5到10年,支付的行业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支付彻底打破线上线下界限。
三、在后牌照时代,支付能改变金融,因为支付是基础性金融服务。它是地基,地基变化时,上面一定会变化,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希望就在于支付。为什么余额宝这么火?因为它有三点互联网创新:一块钱也可以理财;不需要再去银行排队;随时随地可以赎回。它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作便捷性考虑,在金融方面其实没任何创新。
四、“支付+营销”成就基于交易的大数据服务,大数据的前提是你的数据来源可靠,不是统计局统计GDP那样的数据。
第五点更关键,支付公司天然有个闭环,商家资源和用户资源。比如易宝的商户有理财需求,他把钱放在银行里回报少,我可以给他更高的回报。我这边还有很多商户,他们有融资需求,这就闭环了,而且资金和信息透明,风险还可控。这是支付公司的天然优势。
怎样解决你用户的交易需求?
移动支付将给我们的商业、生活都带来变化。
支付可以从四方面推动商业的升级。一、它能提高市场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二、传统金融服务不足,我们去银行需要排队,以后买东西、游戏卡或手机充值,随时随地上易付宝网站和用支付宝就全解决了。三、支付平台能增强双方信任,因为大家都把钱给了它,可以促进交易。四、支付带来数据,这个数据有非常好的信用价值。
讲个航空的案例。航空是中国比较典型的一个行业,上游有20来家大家伙,中游有3家最大的家伙,往下可能有两千家一级代理人,再往下有上万家二级代理人……整个链条很复杂。代理人在旺季时往往缺资金,因为要把钱给上面的公司,把票拿过来,卖给下级代理人把钱再收过来,没钱整个资金链就断了。他需要授信,需要现金,但银行不给他,因为他没什么可担保和抵押。但我敢给,因为我有他的交易信息。所以我去年联合银行大概贷出去300亿给这些代理人。
再说改变生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生活到底有什么需求?现在吃穿没问题了,但还有三个需求:一是信息需求,百度解决了;二是社交需求,QQ、facebook解决了;三是交易需求,这个我们解决得很不好。
举个例子,我太太要买保险,她南京大学毕业,在美国读了研究生,但那个保险条款她和我都搞不懂,非常复杂。在很多交易中,买卖双方信息很不对称,我们很希望有个平台帮我们,但现在还没有。这不能靠淘宝,淘宝是个低价平台,只能卖非常标准化的产品。
现在不是简单的交易问题,而是要把电子商务融入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价值,让生活更加安全、便捷、美好。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么把互联网新技术、新思维模式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在O2O方面有很多事可做。
比如说团购,团购其实就是营销,但团购一是成本太高,商家赚不了钱,甚至亏钱。二是用户消费完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是无效营销。
我们最近做了个产品叫多拉宝,是支付加营销,餐饮、美容、洗衣服在线上、线下支付都可以。你在消费时,只要你留下手机号或QQ号,马上可获九折优惠,未来附近有好的服务还立即告诉你,用户很愿意,因为省钱而且方便。我还是在帮助餐饮店、美容店,它本来没有IT能力管理这些客户,互联网营销的事我帮他做。
重新定义金融,好比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
有人把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分成两类,我认为这种认识都是皮毛。它们其实都是金融,关键是你在这个大背景下怎么理解金融。
在新背景下金融的内涵变了,要重新定义金融、信用和银行,要有这种气魄。
就像当年乔布斯重新定义通信和手机一样,没有这种气魄,你永远不可能理解互联网金融,因为这是个新物种,是全新的事物。
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完全见到,还需要实践。真正的大数据的、个性化的、规模化的,真正以人为中心的,把金融完全普惠的那个金融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还需要十年、八年。我们就看清了前面一点点。
重新定义金融,把这个想清楚了,你就不会纠结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因为金融都被重新定义了,你管它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
怎么重新定义?从三方面思考。一、从工具层面思考,主要是网络银行的概念,这个银行做得很好,过去十来年已经取代了很多物理网点,但这只是互联网金融非常非常小的部分。
互联网金融的关键还在后面两个层面。一个是平台层面,怎么利用互联网开放、分享精神,整合资源。这里数据是核心,是互联网金融的原材料,没有数据你怎么做互联网金融?做了又跟传统金融有什么差别?
第三个是机制层面,它真正的内核是去中心化。就像比特币,很神奇,我估计没几个人能搞懂,但它真实存在。它基于网络上的信用度,是互联网发行的,跟政府没关系,传统货币需要政府。比特币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保证最多只有2100万个,所以不会贬值,不会有通货膨胀。这是很美丽的。我很欣赏它的去中心化精神,这是互联网的精髓。
这三个层面尤其是后面两个层面,会促使我们重新去定义、思考和理解金融。
不知道怎样一定赢,但知道如何肯定输
既然互联网金融这么美,这么有未来,到底将来谁主沉浮呢?是银行,还是现在很尴尬的银联,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平台,还是是P2P或者融360这样的形态?
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但我清楚如果谁不了解互联网精神,谁就会被淘汰。一些大银行会说互联网金融没什么了不起,它现在没有规则,一旦定下规则它就被束缚了。我认为说这话是根本不了解互联网精神,还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它没认识到这是个新物种,不是规则问题。
对新物种,你用管猪的方法管马能行吗?不能把千里马当猪一样圈养,千里马需要大草原,向开放的互联网草原奔跑,去圈地去创造。互联网金融是“三个代表”,代表了方向,代表了技术,代表了人民的用户体验。传统金融不改变思维一定会被淘汰掉。
中国的金融要变化,不能靠引入城商银行、民营银行、小贷公司,没用,我们已经引入了上万家小贷公司和中小型银行,改变金融了吗?
只有来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物种,才让它们真正感到恐惧,这相当于白人带着枪炮到了印第安一样。你看余额宝一出来,大银行马上行动起来了,工商银行开始搞电子商务了,中国银行开始搞开发平台了。
以前余额宝只是一个小空地,相当于银行把它施舍给支付公司,让我们去改造、打包、批发零售。拿了金融牌照后就不一样了,很多银行副行长带人专门拜访易宝,为什么?因为他发现自己虽然很有钱,但有些事因体制问题它干不了。
比如工行有两亿用户,还有几百万商户,但在中国有十亿用户它还覆盖不了。它的几百万商户希望它和建行合作,他做不到,因为建设银行不可能跟他合作,但我能做到。反过来银行成为我的渠道,它服务不了十亿人,我帮他服务,这叫反介入,一下子就对等了。我们现对中行、建行等都在进行反介入。
支付公司既有网络基因,又有金融资质,相当于老虎插上翅膀。所以支付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里不一定独领风骚,但一定会引领潮流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