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面面”像吃糖果般随意


 “吸面面”像吃糖果般随意
文 / 费建法 2006-6-6 发表
  
记者在陵川暗访发现——
“吸面面”像吃糖果般随意
 
太原新闻网 2004-06-26 00:00 来源:山西商报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毒性较小但有耐药性和成瘾性的咖啡因,目前已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成为我省一些地区农民、矿工和长途货运司机的生活必需品。这种被戏称为“变异的糖果”的毒品究竟泛滥到什么程度?6月23日,记者来到晋城市陵川县,开始了为期3天的隐身调查。

“吸面面”像吃
糖果一样随意


在一位线人的引领下,记者以线人“同事”的身份,走进陵川县某镇的一个家庭,亲眼见识了“吸面面”在陵川县的普及和随意。


  午饭之后,主人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酒精灯和一个玻璃瓶。只见主人点上酒精灯,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小塑料瓶,从中捏出一小撮白粉,放在小勺上,递给线人,“吸吧,吸吧”地礼让起来。线人将小勺放在酒精灯上烤,不一会儿,白色半透明的针状晶体逐渐熔化,很快就冒出一缕白烟。线人拿起那个已经在半中腰开了一个小眼的玻璃瓶,小眼就着白烟,嘴对着小眼吸起来……记者也被礼让,赶紧以不会吸而推让过去。


  主人介绍说,这就是“面面”,又名“白粉”,学名咖啡因。据主人说,这东西不上瘾,他们镇上90%的家里都有这套设备,原来主要用打火机和蜡烛,因有异味被酒精灯取代,至少有75%的成年男性每天都吸,还有一部分女人。早饭、午饭后吸几口,晚上不吸,吸了睡不着觉。


红白喜事犒劳乡民


第二天,因线人一位朋友的孩子过满月,记者便随同前往。因为记者的线人与孩子的父亲特别“铁”,记者也被让进了礼房,成了嘉宾。


  礼房是掌管烟、酒及收贺礼的地方,只见来上贺礼的人上过礼钱后便被让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套“吸面面”的烟具,主人殷勤地邀请大家“过把瘾”。客人们一个个坐下来,吸上几口,然后又满脸“舒爽”地踱出去。


  闲聊中,一位邻乡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那儿一个煤矿的小老板前几天给儿子过15岁生日,一下子便准备了5套“家当”,一屋一个,大家随便吸。那一天,他家的粉连吸带送用了0.5公斤多。


  记者随意到一个小饭店吃饭,饭店女老板很健谈,她的饭菜美味可口,但却没有大客户,她说:“大客户,都送粉哩!”而记者在另一家饭店的厨房后院的桌子上,见到了随意放在桌子上的酒精灯等烟具。


  经营“白粉”的人通常把买回来的粉按0.5公斤分12至13包的方法分装,一小包卖20元。进价0.5公斤是170元,这样一来,0.5公斤可挣90元。


精神的麻醉剂


陵川县的人都说“吸面面”不上瘾,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该县后河村的一老汉,原来是乡村医生,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吸面面”,一日突发脑溢血,变成了植物人。另一个村子的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吸了近10年的粉,车祸骨折了要做手术,麻醉师用了双倍的药量,还没有效果,最后只好半麻半醒地手术。后来他因患肝病又做手术,医生切开他的肝后,发现里面有一层粉末——那是没有吸收的“白粉”。


  省公安厅禁毒处的警官告诉记者,咖啡因是管制类精神药品,它的成瘾性和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机理,给人最大的伤害是神经麻痹和精神依赖,而且剂量大了还可致人死亡。1982年,我省万荣县就出现过一例因吸食咖啡因过量死在田间的病例。


  据有关调查,我省煤矿集中的地区吸食咖啡因者较多,而晋东南一带的货源主要来自河南,还有不少人通过咖啡、可乐的生产公司获取此类毒品。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许多人认为“吸面面”比抽烟便宜,0.5公斤最多200元,够一年吸食。人们缺少医药知识,把“白粉”当成“万金油”,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消化不良,这也是吸食日盛的一个原因。
 
作者:(商报记者 费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