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新股发行证监会重典关注,一是发行人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是否符合《发行监管问答——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的要求,募集资金需求量是否与其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和资本支出规划相适应,避免过度融资。在发行过程中,证监会还将持续关注发行人实际募集资金情况,原则上,实际募集资金不应超出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量。二老股转让计划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主要用于筹集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的要求。
非常明显,市场化改革遭遇了浅滩,已经流产,窗口指导结果就是新股发行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发行价格已经牢牢钉死,有人戏称只要把募投项目所需资金除以发行股数即可,网下询价环节可以取消了。加上先前14年下半年发行100家新股,按照沪深交易所均衡原则安排,按照月度平均安排,市场化调节机制已经彻底退出市场,这显示中国股市市场化改革已经初步失败。
市场化改革失败,并不在笔者预料之外,笔者始终认为中国股市根本没有市场条件机制也没有任何市场约束力,如果强势推进,就会重新陷入大跃进式圈钱的怪圈,重新陷入三高发行老路,只能成就老股转让的天堂。
因此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面对近500家公司IPO堰塞湖,面对融资者饿虎扑食般的资金饥渴症,面对新股的三高发行,天量老股套现,证监会在平衡改革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力度方面难以平衡,权衡再三呢,终于重走老路,那就是放弃市场化改革,虽然痛心,但好过把市场打入深渊。
市场化改革大方向没有错,但目前中国股市根本没有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市场缺乏理性投资,市场缺乏对股价操纵的硬性约束,导致二级市场概念股估值虚高,导致市场新股股价遭遇操纵,新股需求出现了虚火旺盛,不管新股质地如何,都会遭遇市场追捧,致使新股价格虚高,新股发行失速,从一月份新股价格来说,不仅发行价格不低,市盈率不低,更为重要的是老股套现更多,节前共有45只新股发行,合计发行量23.29亿股,其中,公开发行新股19.50亿股,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14.09亿元,老股转让合计3.79亿股,公司老股东合计套现金额107.17亿元。45家公司有37家安排老股转让,新股发行成为产业资本提前套现的便利工具,让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本色失色。
一月份新股发行显然难以让市场满意,证监会不得不再次叫停新股发行,现在市场环境能比一月份好吗?显然不可能,因此如果不进行窗口指导,重启IPO依然是三高发行普遍,老股套现疯狂,面对疲弱市场,面对市场不足5000亿元存量资金,面对投资者反感态度,面对巨大IPO堰塞湖,证监会只能放弃所谓市场化改革,走务实道路,重回行政定价,虽然难听,但还是实用,能有效抑制三高发行,有效规避老股套现。
当然这一做法也遭到某些市场人士的质疑,但笔者要问的是,就目前市场环境而言,谁能有有效方法抑制三高发行,谁有有效方法规避老股天量套现,既然没有好的方式,那么笔者就只能请这些市场化改革不离口的人士闭嘴,至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满腹怨言,保荐费用太低难以赚钱,保荐费用比例太高融资成本过高,那就只好自认倒霉。谁让给你们贪得无厌。
但无可否认的是,窗口指导毕竟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因此证监会更要集中精力,打击市场股价操纵行为,让二级市场概念股股价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让新股定价有一个合理的参照体系,其实坚决打击市场对新股股价的操纵行为,只有降低新股吸引力,才有可能有市场化新股发行。这才是治标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