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董事长自杀,令多少贪官解套?
5月18日,正在接受黑龙江省黑河市检察院调查的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占滨,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随即从医院卫生间坠楼,不治身亡。刘占滨系黑龙江省检察院调查的一起医药商业贿赂案的重要环节。检察机关对这起案件的调查从去年已展开,数月前,刘占滨即进入调查视野。这起案件涉及药企、医药公司、医生等环节。(6月13日《新京报》)
文中这个“等”字用得好,非常符合中国人遇事马马虎虎的性格,做什么事都不愿意干净利索,连严肃的法律也都必留“兜底”条款。很明显,这个“等”字的背后实际上是直指权力腐败,而且笔者肯定该案的背后,最为严重的必是公权力腐败。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费用占药价20-30%的消息发布后,笔者曾发微博称“中国内地药企用于行贿药监局、物价局、政府集中采购部门及医务人员的成本,当超过药价的一半以上。我很奇怪,药品成本非常容易搞得相对清楚,谁在放纵虚高药价带来的腐败?”随后新华网也曾曝光“经销商自述跨国药企药品高回扣:最高可达70%”,说明药品市场已是乱象丛生,监管部门严重不作为甚至助纣为虐的现实。
“三精制药”行贿出去的钱,当然不仅仅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医生,而最敢“拿钱”的肯定是官员。成功出逃的王晓男,作为牵出刘占滨的另一药企负责人刘彦铎的丈夫,在担任黑龙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注册处处长时长袖善舞,为妻子敛财立下汗马功劳。这么一名小小的处长,就能在医药界呼风唤雨,那些厅级、部级官员的权力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想象,“三精”的行贿绝不止于当地的一名处级官员,更不会止于药监一个系统。
因此,刘占滨能够在接受检察院调查期间成功“自杀”,虽然已有死亡定论,但还是难免让社会产生“杀人灭口”的质疑。而该文介绍,黑河市检察院已成立调查组,调查涉及刘占滨的办案人员是否有渎职行为。笔者希望他们最多也仅是渎职。
刘占滨的自杀身亡,毫无疑问会让无数从“三精”拿到好处费的人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让这帮人成功“解套”。刘占滨这种“死了我一个,幸福无数人”的壮举,肯定会让老婆、孩子今后有人照顾。
但那些拿了好处费的官员也先别过于得意,因为这些收了“三精”钱财的官员,也一定收过其它药企的“好处费”,虽然刘占滨自杀而让他们感到死无对证,但王占滨、李占滨还在,也随时有接受调查的可能。
去年8月1日,笔者做客人民微博“大智汇•蓬安自由谈”系列访谈,以“跨国药企拉医生‘下水’暴露了什么”为主题与网友互动交流,随后在《葛兰素史克成推进中国医改的“功臣”》一文中曾直言,“行贿门”揭穿了“皇帝的新衣”,让药企“回扣”的真相暴露出来。因此,葛兰素史克必将成为推进中国医疗改革的“功臣”。
笔者甚至认为,医药界的反腐,如果药监、物价、药品集中采购等系统没有一批厅局级及以上官员“落马”,那就意味着“革命不彻底”。而医药界反腐是否见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实际药价是否真正得到大幅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