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子经济学到裂变经济学(01)


    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始终伴随经济事物,经济事物发展演进了,经济学必然会得到发展演进,因为经济学的发展演进是由经济事物决定的,如果没有经济事物的发展演进就没有经济学的发展演进;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所谓“经济学”全都是在描述经济现象,具有“经济事物奴隶”的性质与意义。

世界上有不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吗?回答当然是否定。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只要在描述经济现象、事物就一定能够成为经济学,也不等于在大学里讲授经济学的所谓的教授就具有经济学家的资质。这是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它必须得揭示出哪怕是一个经济社会规律才成。如此当然也就说明,经济学不是别的,一定是能把经济社会规律揭示出来的学问。现在有不少所谓的经济学家,如果按上述标准,他们通通没有资格。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他揭示出了某一经济事物的演进规律,即便他不是在从事经济学研究,那他也有了经济学家的资质。也正由于如此,笔者才敢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是经济学家,因为笔者已揭示出十个以上的自然经济社会规律。不仅如此,笔者还在12年前就创立了量子经济学、裂变经济学、聚变经济学、相对论经济学、广义价值理论等。

那么,什么又叫“从量子经济学到裂变经济学”?

诚然,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量变经济学、裂变经济学,因为“从量子经济学到裂变经济学”无疑是在讲“量子经济学”是如何演进为“裂变经济学”的过程。那么,什么是量变经济学、裂变经济学?诚然,要想搞清楚上述问题还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量子经济”、“裂变经济”,因为量子经济学、聚变经济学正是在描述和揭示上述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产生。

首先我要说,所谓的量子经济不是别的,而是产生于裂变经济之前的经济模式,即无论它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即古典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描述或揭示的均属于量子经济范畴。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描述、揭示的对象既不属于量子经济范畴也不属于裂变经济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凯尔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量变经济结束和裂变经济产生前。

其次我要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之前的经济学全都属于经济事物的“量变过程”。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学就是在研讨“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无疑是在揭示“资本是怎么增值”的。也正由于如此,也有人把马克思经济学称为“剩余价值学说”或“劳动价值理论”,但都是量变过程。

毫无疑问,“投入与产出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或“劳动价值理论”全是在研究、揭示“资本的增值”或“资本的量变过程”。当然,如果把“资本的增值”或“资本的量变过程”理解为“经济的发展过程”或“经济的量变过程”也可以,因为经济社会要想得到发展其资本必须得增值,否则其经济社会肯定发展不起来。请问,对于经济体来说其资本不增值其经济社会能发展得起来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再次我要说,上述经济体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除了是一个“量变过程”,也具有、也能呈现像量子力学意义上的量子一样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能够为我们表现出波动性(上下波动)和粒动性(跳动方式)。诚然,这里讲的“波粒二象性”是广义的。

或许有人会说,量子力学上讲的量子是指构成能量的“基本单位”的运动状态,与经济学意义上的量子没有可比性。笔者以为,不仅有,而且压根就是。请问,各种经济能源是什么东西?人是什么东西?企业是什么东西?国家又是什么东西?难道一个又一个的经济联盟、政治联盟、军事联盟就不是“能量的基本单位”了吗?

可以肯定,他们、它们全都是“能量基本单位”,当然,他们、它们也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无非是作为能量单位的质量的大小不同或存在差异而已。再问,对于太阳系来说,地球、月球等行星、卫星就不是太阳这个超大的、“能量的基本单位”了吗?回档同样是肯定的。

这样一来,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事物、物质也就统统地成为了能量的基本单位,又同时构成了更大的能量体。当然,其存在与运动状态也一定得具有量子的波粒二象性。

但是,不能不说,上述之所谓的经济事物的量变过程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终结或基本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经济事物、物质的裂变运动。又问,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此后爆发的能源危机、美国的次债危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属于经济量变过程吗?

否,它们均属于经济裂变的范畴。诚然,这也不是说裂变经济与量变经济就没有任何联系,而事实上是,如果不是由于“经济的量变中断”也就产生不了所谓的经济裂变。那么,什么是裂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