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婚礼与老爸的心思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终于如愿完成了女儿的结婚大礼。喧闹和兴奋过后,心中还是有很多感慨的,网络空间自然成为最合适的情感释放空间,当然要藉此一吐为块了。由于习俗的缘故,嫁女一方并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亲家那边的重任也难以分担,索性就乐得清闲了。虽然话是这么说,女儿出阁毕竟是家中的大事,内心当然并不平静。女儿自小就懂事,高中毕业又是东渡日本留学,十几年的海外生活,练就了她自立、要强、成熟的秉性。在她走入婚姻的时刻,我扪心自问,在已近而立之年的女儿身上,我这个做父亲的,尽到责任了吗?坦白地说,自然是有些遗憾的。在她18岁之前,我在她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确很少,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接送过她去幼儿园,小学时的家长会好像也仅参加过一二次,学手风琴仅陪过一次。只是在中考的问题上,我发挥了主导作用,提出创意,征得母女俩的共识,并拍板做出决定。也因此使女儿走上了和多数同龄人不同的异国求学之路,并一直走到了今天。

我知道自己和身边多数当父亲的同龄人相比,在女儿身上亲力亲为的奉献很是缺失。但我也自有求得内心平衡的思维方式。比如,我尽管为女儿主动付出的不多,但也还是给她的成长施加了很多的正能量。比如女儿自幼就喜欢看书的习惯,我就当然地认为有乃父的潜移默化影响;她与人相处时的亲和、友善、简单,也应该少不了遗传的因素;她的自立、成熟及不错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也觉得总是有些我的示范效应在其中。以至于我还有些小小的得意,不为孩子做太多,更有利于她的成长嘛。对于往事的眷顾,是血情使然,更有对爱女终成别人家媳妇形成的落寞、孤寂感伤的理性排解。老友安慰道:都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的,淡然些吧。是啊,如同老鹰断然将小雏鹰丢向空中,惟有如此,她才可能在未来翱翔天际嘛。

理性的我当然深知,女儿终究是要长大并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婚姻家庭的。很自立的她在自己的婚恋家庭问题上很有主见,也很是自信。即便在自己的另一半尚无着落的时候,就信誓旦旦地让我放心,她一定会在30岁前把自己嫁出去的,甚至连孩子都有了。前几天还在和我提起这段往事,说生育计划或许要拖后一些,但也不会超过两年。在她出国留学后的十年中,我对她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很有信任感,因为她的确通过应对在国外的高考、择校、选专业、考研、求职等一系列挑战过程,屡次向我证明:女儿确有能力在寻求事业、生活良性发展方面做到周全有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只要相信她就好。

女儿的婚礼落定,还彻底化解了我深藏内心的一个情结:即对其已故母亲的深情告慰。女儿的妈妈是在她未满18岁的时候,突患急症辞世的。那时她刚高二,此后的一年,我小心呵护照料了女儿。当时她住校,每周回家一次,为了让她能体验到家里的温暖和亲情,我们约定每晚要通次电话,即便是寥寥数语,也可使她受伤的心得以安抚。每个周末她回家之前,我会认真打扫房间,做好饭菜,即让其有好的休息,又在潜意识中通过这些让他对老爸的生活能力和状态放心。那是一段父女相依为命、彼此支撑、坚强对方的日子,在她东渡求学之前,我又重新组织了家庭,其中的一个考虑就是,要让女儿出国后没有牵挂,不致因我的孤苦伶仃而分心惦念。那段日子自然并不好过,但却也极大地密切了我们父女之间情感的水乳交融。转瞬之间,12年过去了,我们的女儿终于长大成人,并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爱情,走进了婚姻,有了自己的小家。这是一种不辱使命、如释重负的压力卸载,也是我们父女情深的美好硕果。相信她的妈妈在天堂那边,也会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