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真是很神奇,它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真善美的东西得以快速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美好与快乐。最近,在网上热传的“北京快闪”视频,就使我感慨颇多。这段不过11分钟的视频节目,没有耀眼的大牌明星,也没有奢华炫目的舞美包装,人民看到的都是一些普通人,惟一不同的是其中一些人身上带有耳麦。他们演唱了几首海峡两岸民众耳熟能详的老歌,演唱风格的真挚、淳朴、亲切、自然,使现场及视频的观众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这是一种简单、友好、欢乐、温暖的情感表达,它无限拉近了每个人彼此的距离,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和震撼力。
这段视频使我想到了很多,也进行了一通网络恶补,了解了这个事件的前前后后,心中涌出了很多的感慨。正如来自台湾的电视音乐导演马宜中所说:“现在的人们需要更多正能量,天天在发泄,在骂,埋怨自己的生命,五分钟发一篇微博,大家真有这么悲惨吗?你忘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吗?我们试试用一个原始的方式,用音乐的感觉来感动大家”。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确有很多阴暗和不如意,但仅仅是一味地抱怨有意义吗?美好、快乐、温暖和希望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呀。“北京快闪”的创意价值正是如此,这些非常值得敬重的台湾文化人,将自己的创意宗旨严格地限定在“好玩、纯粹又公益”的原则之中,这个深受民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带给我们社会文明建设方面的挑战与启示是深远的。
首先,这些主创人员就是立足于发掘人性美好的内在,着眼于彼此亲近、和谐相处、快乐生活这些源于人们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成功了,赢得了最广泛的心灵共鸣。而反思我们在社会文明建设的举措,差距就显而易见了。我们习惯于政治说教,添加了太多的政治功利色彩,在这样的文明建设理念的主导下,人们事实上只能是带着面具示人,不仅虚假,内心更是疲惫。而源自民众初始和简单的精神需求,同样应该用贴近人们内心深处的简单直白,比如同唱一首歌、同睡一铺炕、同饮一缸水,由此形成的心灵感应,一定胜过那些貌似光鲜的口号说教。
其次,我想说的是,海峡两岸同为炎黄子孙,然而经过了几十年的隔绝,重新恢复交流之后,大陆同胞的一个惊讶发现是,为什么他们比我们还中国、还有文化、还温良恭俭让呢?这的确是个很具讽刺意味、却要必须面对的无情现实啊。按说,我们这边人才济济,不会比台湾逊色,我们的扛鼎之作也不胜枚举,东方红、长征组歌、复兴之路等等也可谓星光璀璨了,可如果论及打动人心,大概还真比不了那段十分钟的快闪呢。这样的对比或许不够厚道,怎能拿我们庄重的主旋律和民间的布衣文化秀同日而语呢?依照我们的惯例,两者的确不好比,但如果放在文明传播的层面上,以效果论英雄的话,那段快闪无疑是更能赚得人气的。
看过这段北京快闪的视频后,我最想和朋友们说的就是: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就要给自己多些信心和希望。这些并非没有,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你看,一首老歌就可找到那么多的共鸣,一个真挚的微笑,就可以收获同样的快乐与温暖。在这个世界中,只要我们彼此多一点爱,我们就真的可以生活在温暖之中。但愿源自台湾文化人的温暖和善意,能给我们方方面面的朋友们多些启示,出于每个人的本能来多多弘扬正能量。有了这样的共识,无论任何挑战我们真的可以微笑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