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吃一大堆菜肴入口,好味与否,除了食材是否新鲜,厨子是否巧手,其中最重要的幕后功臣,是酱油度用得适宜。酱油价钱便宜,竞争激烈,酱油商如何得顾客欢心,在市场站稳席位,不单止是业内重要学问,酱油制造学更可应用在其他行业,作为取胜的技巧。
卖酱油卖音线异曲同工
酱油制造本身有技术,但并无高深之处,来来去去都是酸甜苦辣,色泽浓淡。香港酱油偏甜,南亚酱油偏辣,日本色泽较浓。什么是对错,视乎你能否捉中你对象群的口味,而口味亦要随时代变化,年纪大要淡,制造商就淡之,年青人爱辣,制造商就辣之,同样的软技巧,亦可应用于其他行业。
上期提到临老再发威的怪兽牌(Monster)始创人Noel Lee,临老再发威,以Beats 牌耳机再睥睨天下,后期发已于上周提过,现在讲讲他起家的故事。
Noel Lee 30 多年前创业时,消费者花钱买中上价Hi-Fi╱AV 器材,但中间接驳的竟然是粗劣的红白黄线,输出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老李以他的核子工程师背境,打出一个怪兽线Monster Cable 品牌,由他老哥亲带一个转换器,在零售店中亲自向怀疑者示范劣线与怪兽线的比较,取得认同。单是跑上前线面对终端消费者这点,亚洲有多少个工业家愿意呢?
线材市场终被老李及热情者打开了,之后又进入一个什么时代呢?
当一众市场学╱MBA学生在大讲:一、差异化(Differentiation);二、切割(Segmentation);三、顾客满足度等吓人的名词时,原来卖线都跟卖酱油没两样。
尤记得电影《无间道》音响店那一幕吗?「高音甜,低音准」,音色真的有甜咸之分吗?什么甜、浓、劲,其实全部可透过不同物料的组合调校而得,例如银线擅出高音,铜线擅出低音,适当混合则高低两宜。最重要的是,制造商掌握到对像群的口味,然后调音、调味、调产品,调到顾客满意为止。
李哥50 多岁时已
踏入待谢之年,品牌虽未残但亦起飞困难,但他没有玩自闭自赏,反而努力交友,这个是老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华人企业家以为年纪大
,自然德高望重,没有人敢对你说不,愈来愈自以为是,距离群众愈远。
他的老友一个是Hip Hop 教父Dr Dre(1965 年生),另一个是Interscope Geffan A&M (Hip Hop)唱片公司主席Jimmy Lovine(1957 年生),这两位比他相对年轻的老友,把老李的视线由Home Entertainment 家庭娱乐业,带出街头。
见一众年青人喜欢在街上戴耳机,见识到传统不一定认同的Hip Hop 音乐威力,耳机更化身成流行服饰附件,街头的商业空间比家庭大得多。
蒲得好群得对
老李顽石点头,进一步借用老友Dr Dre 的排头,用造线加音箱制造的技巧,化身一系列的Beats by Dr Dre 品牌耳机,旋即大行其道。如果他不是交友得人,他未必会有乔布斯的眼力,看到户外消闲娱乐在超大空间。乔布斯若不是买下Pixer,同样亦未必看到户外消闲娱乐的发展空间,更无可能生产出如此有力量的iPhone。
当一堆学者在讲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等大教条时,倒不如看看变化的两大要素。一、开放的心;二、良朋的启发,尤其是「对等」朋友的启发。
问100 家电子厂老板,懂不懂搞耳机生意,谁都说会搞。千万不要跟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只问他制造耳机,和制造酱油之异同?少过一半能说出堂奥。
再问他愿不愿意为你的酱油瓶或耳机表面付出牌照费贴个品牌?剩下来的可能不到5%。结果当然是乔布斯抄不来,就算Noel Lee 也抄不了。要搭顺风车之余,不止讲开放,自称广结良朋,更要付另类费用。造耳机的提议,真的有本地上市公司找笔认严肃谈过,但却没有认真执行,看官宜自勉之。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