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北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承接首都部分行政功能后,保定楼市就由躁动陷入疯狂了。自3月19日以来,保定不少楼盘涨价以天计算,一天一个价。短短10天时间,有些楼盘均价从5000元涨到了7000元。多个楼盘的销售经理表示,买主多以北京投资客为主,有投资者甚至一次性全款买下20套房子。根据保定市住建局的数据,今年3月1日至24日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3474套,不到一个月的备案数量相当于去年的近1/4。(3月31日《中国证券报》)
事实上所谓的利好,后来被证实是传言的“政治副中心”消息是3月19日公布的,而上述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截止是24日。所以,业内人士就对保定售楼火爆的场景提出质疑:“刨去周末两天,三天的时间签约三千多套。这意味着,一天的签约量相当于以前一个月的,这数据有些太夸张了吧!”
根据保定房地产交易中心网站公布的成交数据显示,3月31日签约套数为60套。保定楼市在成交量上并没有出现大爆发。根据该网站数据,从3月19日以来截至月底,每天登记的签约套数平均在50套左右,与之前相比并未出现太大的蹿升,这也意味着3月以来签约套数不超过1500套。笔者认为,保定楼市的确是升温,但是并没有热到“烫手”地步。
在过去的一周,保定成为了全国楼市最挚手可热的地方,各地炒房客蜂拥而入、楼盘日涨千元的疯狂故事在不断上演,而业内人士却不断发出警告和提出质疑,那么这次京津冀一体化导致保定房价飙升究竟惠及了谁呢?
其一,目前市场上关于京津冀一体化详细规划的猜测,大多来自开发商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散布和传播,开发商们希望自己在京津冀地区的房产库存还能待涨而沽,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但房地产市场对传言的敏感反应存在透支市场预期的风险。
其二,楼市的疯狂,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因为保定房价大涨趋势成立,一方面土地市场价格就会相应上涨,土地财政便可丰润无比,另一方面保定楼市兴旺将动当地经济短时的繁荣,对于提高地方政府政绩极为有利。
其三,投资炒房客准备见好就收手。有投资客向媒体表示,自己此前花73万买的110平方米两居准备85万就出手。目前看来“短炒”投资客急于赚差价,并不打算长期继续等下去,所以这种“击鼓传花”的炒楼现象持续不了多久。
其四,当地土地土长的保定人,自然会对保定能成为全国“政治副中心“而高兴,其中买了房子的,自然不会对房价暴涨有意见,他们坚持这种房价暴涨,应该由市场决定,政府就不必出手干预了。
对于保定房价出现10天时间内大涨50%的奇怪现象。业内人士预言,随着“政府副中心”传言的淡化,保定房价涨得快,回落的也会很快。那么保定的房价未来是否会持续飙升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首先,保定楼市的库存并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消化掉。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保定商品房累积成交150.919万平方米,平均每月消化14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可售面积584万平方米计算,保定库存消化时间高达42个月。即使停止建设在售楼盘,保定的库存楼盘也足够卖三年半的时间。数据显示,保定目前有5万套新房的库存,而对应的城区人口只有200万人。
此外,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14年2月百城房价指数则显示,今年2月,河北的廊坊、石家庄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2.33%、2.31%,在百城中位居涨幅第三、第四位,而衡水、保定、唐山三城房价则出现下跌,其中,保定房价环比下跌0.68%。也就是说,要不是投资客这几天借着利好突击进入保定楼市,保定房价上涨的动力本身十分匮乏。
再者,保定对外溢资源的吸引力有限。保定楼市以前主要满足的是地缘化客户,就是本地及周边购房者。受当下传言影响,可能有购房者前往保定投资,但与保定相比北京周边和河北固安等地优势地位更为突出,因而楼盘炒作概念的投资型客户,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京津冀一体化实际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北京、天津两地外溢的资源除了溢向大兴、通州等依然处于待开发阶段的周边地区外,更可能倾斜到河北其他板块,对保定的外溢出的资源可能吸引力有限。
最后,保定目前并不占据资源稀缺性,不具备“政治副中心”的实力。就连房产界大佬任志强都认为,决定某区域未来房价的相当因素是,看它是否有资源的稀缺性,而保定在如教育、交通、经济、地理位置等资源上不占有稀缺性。所以除了投资炒作者入市之外,真正到保定购房自住者廖廖无几。而由投机者主导的保定房价很容易大起大落。
作为蒙受京津冀一体化利好的保定市,其房价短期出现大幅飙升是开发商、投资客、有房居民、地方政府皆乐见的情况,不过他们的笑容恐怕持续不了多久,因为在缺乏区域优势、房产库存积压甚多、对外溢资源吸引有限的情况下,保定房价注定将涨得快跌得也快,而且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没有走出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怪圈,调整经济结构看来也步履为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