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十二):可预测的非理性


    年初开学的时候,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要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读些文史经哲的书籍,还要写相应的读后感。主要是为了三月底或四月初的时候举办读书交流会,让每位同学轮流上台做演讲,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感悟。可时至今日,仍然还有同学问我读后感该怎么写?我的天了,真不知道这群孩子是怎么考上大学的,亦或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吧!

读后感不同于书评,需要寻找足够的理由来令人信服地证明其良莠。读后感立足于读者,只要能够被打动,自己觉得好便可以了。书评没有说服力,人家可能会说你不专业。而读后感没写好,却不会有人责备你,这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例如,你要评论哪首流行歌曲好不好,不免会以偏概全。但是,如果你说喜欢哪首歌曲,因为它能够深深地触动你的内心,却是不会引来任何的争议。

读书和听音乐是一个道理。以丹·艾瑞尔的《怪诞行为学》为例,它最早吸引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书名“怪诞”二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二是其出版社为“中信出版社”,我一直有购买和阅读这个出版社的期刊《比较》和其他书籍的习惯,感觉每本书的质量都还不错,物有所值。《怪诞行为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类似于我曾经读过的《超爆魔鬼经济学》,谈些人们对常识和经验的偏见与错误认识。做为一个理性人,花几十块钱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么精彩的书,自然是我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其名“怪诞”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翻译者为吸引读者而发明创造的,书的原名是“可预测的非理性(Predictably Irrational)”。事实证明,翻译者的创造并不是毫无用处,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至少有吸引到我的眼球。

对理性的批判,并不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开创。自亚当·斯密以来,关于理性的假定就一直饱受争议。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像丹·艾瑞尔这样,详细分析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其中,有不少是我们认为自己做出了理性选择,而实际呈现的则是非理性,人们并不能因为认为自己理性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因为注重价格决定机制,而往往被称为价格理论,其本质是基于人的理性假定,认为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能够自我调整到均衡水平。艾瑞尔则认为,古典经济理论高估了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因为人们的消费存在“锚定效应”或“幼鹅效应”。据说幼鹅会认定其出生第一眼见到的生物为“妈妈”,这种行为往往被自视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看来很好笑,但事实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例如,做为老师,你可以将自己班上的学生划分为AB两组,你可以邀请这两组学生来参加你即将举办的讲座,你要求A组学生每个人都写下他们愿意为听你的讲座而支付的价格,而要求B组学生写下他们因为听你的讲座而要求你支付的价格。这样,你很快便能得到两组不同的平均价格。但对你而言,一个为正,另一个为负。同样的服务,对于类型相同的消费者而言,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需求价格。因而,消费者并不总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满足程度来形成支付意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你给AB两组学生分别预设了不同的“锚”。

再比如,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进口巧克力,10元每块;二是国产巧克力,5元每块。现在都优惠售出,其中进口巧克力5元每块,国产巧克力1元每块,规则是每人仅限购买一块。艾瑞尔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学生会选择进口巧克力。因为进口巧克力的优惠幅度是5元,而国产巧克力的优惠幅度是4元。根据经验,进口巧克力的口感一般要高于国产巧克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理性选择。但是,如果两种产品再同时加大优惠力度:进口巧克力4元每块,国产巧克力0元每块,规则还是每人仅限购买一块。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多数人选择了免费的国产巧克力。但实际上进口巧克力的优惠幅度为6元,仍然要大于国产巧克力的优惠幅度5元,且不说二者的口感,但“免费”的诱惑却让消费者做出了非理性的选择。

类似的事例太多,艾瑞尔在《怪诞行为学》中做了大量的详尽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但艾瑞尔的分析却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伟大的学者,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同样的事情,如果用卡尼曼的方法来分析,却别有一番滋味。卡尼曼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不知其名姑且强为之名曰系统1和系统2。其中,系统1根据感情、经验和记忆等因素作出判断,它反应很快但容易出错;系统2根据逻辑和推理做出判断,它反应很慢但不容易出错。系统1很勤快,但系统2很懒惰,我们日常的生活、交际和娱乐经常由系统1支配。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往往会听从系统1的指挥,根据经验和直觉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面对免费的巧克力,我们总是禁不住诱惑,而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但是,当我们面临重大决策时,我们就会启动系统2来进行甄别。例如,当你面临的选择是免费上江西财经大学,还是每年交1万元学费上北京大学?由于关系到未来的前途,这时系统2就会启动,指挥行为人选择后者,从而不会被免费所诱惑。

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非理性的,但我们总是不经意地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艾瑞尔告诉我们,要减少非理性行为,就必须跳出相对论,学会选择和自我控制,更需要懂得放弃。卡尼曼则告诉我们,为了避免非理性,不能听凭系统1的摆布,要经常启动系统2,多阅读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