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先导型矿场试验、工业性矿场试验,现已进入丁业化推广阶段。随着油田开发对象由一类油层向二、三类油层的转变,这给三元复合驱技术在二、三类油层中的推广应用带来严峻挑战。通过对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研制、三元复合驱机理及体系配方评价优化的总结分析,提出了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机理、配方优化的研究方向;结合三无复合驱矿场试验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三元复合驱的开采规律,进一步分析了色谱分离、乳化等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开发高效能的表面活性剂、优化注入方式,以降低化学剂用量的途径,并指出了复合驱技术必须弱碱化、无碱化的发展方向。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进口表面活性剂开展了5个先导性矿场试验,均取得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左右的效果。为降低三元复合驱成本,推进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大庆油田从20世纪末加快了三元复合驱主表面活性剂国产化进程,最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2001年以来,采用国产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展了4个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2007年12月大庆油田第一个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区块正式投注,标志着三元复合驱技术实现了由工业性矿场试验向工业化应用的跨越,使三元复合驱工业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为大庆油田的原油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