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营俱乐部读书会--国有企业的退化


 看了科技杂谈刊发H.D的《虚拟运营商是机会还是火坑》,感慨于与中国移动合作的这几年,其正从一个开放合作的先进生产力代表,逐渐变成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保守党。

这个“转型”让多少行业伙伴跌碎了眼镜,唏嘘不已!

曾经的开放、包容、被和合作者们视为金主,优质甲方的中国移动何以沦落至此——主动地四面树敌,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中国移动将走向何方? 且看土豪动在个人市场是如何自缚手脚的。

H.D.文章里提及,中移动“从大佬到内部的工作人员,都把虚拟运营商视为来抢钱的奸商”。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中移动的整个对外合作,都已经自缚手脚,问题日深。

如果退回十年前,中移动的移动梦网,真的创造过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彼时,它让运营商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收费渠道,通过分成让互联网企业的内容价值得以直接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移动梦网拯救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而中国移动能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发展客户还是充值缴费,各种合作和代理渠道也功不可没。

和气生财,本是正常的经商之道。无奈后来各种乌烟瘴气和不和谐声音频出,中国移动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深陷反腐漩涡,众多高管被调查被判刑,企业里倡导业务合作的人士,越来越不敢发声,生怕被视为利益输送者;业务发展虽有惯性,但合作之风却慢慢熄灭了。

业务方面的合作伙伴确实是为利而来,而且也确实存在一些手脚不干净,让运营商背了黑锅的害群之马,但泼水的时候把孩子也扔出去,这种简单粗暴的治理方式同样不是正途。

举几个例子:

空中充值是一种缴费的创新,在边远的乡村倍受欢迎,既满足了客户小额快速充值的需求,又降低了提供充值缴费服务的成本。

受这项业务的高代理费用所惑,在一些缴费便利的地区也出现了空中充值的代理商,赚取了不少佣金。

结果,在治理的时候,把这项业务一棍子打死,宁肯提高缴费服务覆盖成本,也不要空中充值的代理商。

中国移动的积分换购让很多存量用户受益,而大量的采购量也容易形成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于是在整改过程中,采购集中上收,基层失去了采购的权力。

可有的基层在吐苦水:本来与超市是互惠方式,移动选购这个超市的商品,超市的员工使用移动的手机;现在和这个大客户没法谈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失去了客户。

于是,SP、CP成了昨日黄花,形象由从最初的小清新变为过街老鼠,大家避之不及,收费的增值业务,在OTT冲击和运营商治理的双重夹击下,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可怜那些接盘的做SP生意的,钱没赚到,反而惹了一身骚。

最讽刺的是,在治理良莠不齐的合作伙伴之时,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先离开的,反而是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有想法的创业者。

于是,到了现在,合作伙伴在帮运营商做什么?

做假!

如果不做假,移动自己也不相信,能完成堪称变态的KPI指标。

让这些“坏事”让渠道来做,等出问题的时候,自然有临时工可推,有代理商可斩。

明知有问题,还逼良为娼,这样做下去,优秀的人不是来与中移动合作,而是站在了它的对立面。

在淘宝上搜一下开卡机、养卡器,或者自消费设备,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

变态的KPI被层层分解下去之后,靠作假来完成指标成了公开的秘密。

可对这样的合作伙伴,移动反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如果斩了它们,指标又由谁来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