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初探与设想《一》
文/ 徐永刚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题记
编者按:2014年11月底的某日,徐永刚老工程师拿着打印好的一沓稿件和U盘,让我帮忙编辑,并授权发表。徐先生戏称自己是“高级画图匠”,自谕为“高龄打工仔”,并且很早就开始研究高铁,对中国和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有话要说。他写出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初探与设想》奇妙的宏篇大论,用创造性的超常智慧规划了世界的高速铁路,使其各国之间巧妙合理的连接起来,把世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徐永刚工程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铁路系统高级技术人才,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内燃机车专业。毕业先后在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铁路设计四十余年。曾参加国内多条铁路设计工作,多次获优秀铁路设计奖,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获优秀奖。为第一届中国铁道道床采石学组成员。退休后返聘的徐工,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有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次徐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自己对于世界高速铁路的设想和规划,呕心沥血撰写成几个章节的长篇大论。我在修改这篇文章时,左看右看都像是一篇部长级的工作报告。从专业能力和才华上来讲,有人调侃他不当“铁道部长”及“世界铁路设计师”都屈才了。然而,这位知识面广,有着真才实学,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工程师,现在每月的退休金只有区区的三千余元。作为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他,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到头来连看病吃药都困难。我笑着对他说:“你现在操的这份心,就好比老百姓说的,‘吃地沟油,操中南海的心’。”不过,玩笑归玩笑,我觉得一个政府对待科技人员的态度,及待遇彰显着这个国家的价值导向。其实,这也是中国顶尖级人才数量流失率为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任何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一流科技人才的支撑,绝不可能成为一流强国。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因此,我对徐老工程师的求助,感觉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我作为外行,又一次编辑内行的文章。在编写文字内容时,除认真仔细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捋顺段落,完善句子的意思,尽量去掉惯性的官样语言,保留技术方面的文字,让文章读起来层次分明,流畅通顺。徐永刚老工程师有着拳拳赤子之心,希望他能成为中国高速铁路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
(编辑:兰娜)
前言
高速铁路一方面集中地反映了当代新技术在铁路上的应用,另一方面应该理解为交通工具的一次重大革新。即使在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具有先进的民航、公路、高速公路,航运等交通方式,都已逐渐认识到高速铁路的先进安全,可以解决大量城际之间的客运问题,有可能在今后几年里,世界各国就像当年从普通公路转入高速公路一样,大力发展高速铁路。高铁将成为方便快捷运力的总趋势。
目录:
前言
一、 高铁的优势
二、世界高速铁路概述
三、中国高铁发展为何如此快速
四、世界各国高铁的设想与探讨
1、 亚洲高铁近期规划(文图)
2、 俄罗斯(文图)
3、 美国(文图)
4、 英国(文图)
5、 加拿大(文图)
6、 澳大利亚(文图)
7、 巴西(文图)
8、 南非(文图)
9、 印度(文图)
后记
一、 高铁的优势
1、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速度高,运量大。目前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已达350km/h,超过小汽车的一倍以上,已达到亚音速喷气客机的1/3,短途飞机的1/2。因此,长距离范围内节约时间的效果显著。
2、高铁运输能力大。高速铁路客运能力1.2亿人次/年以上,而高速公路一辆汽车也拉不上几个人。一架飞机最大载客也就是二三百人,而且受气候的因素、空中管制等时间因素,班次有限。而一列车多达上千人,而且列车发送间隔小,密度大,运量大的优势。
3、高铁安全准时。俗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脚踏实地的在地面行走,人们感觉特有安全感。所以高铁自营运以来,很少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而高速公路则经常发生车祸。飞机空难也常让人汗颜。而火车包括高速列车在几个国家发生车难事故,也多为人为的操作不当所引起。出点事故也就是一、二节车厢的问题,几乎不会涉及到全列车的颠覆。日本新干线列车晚点1分钟以上仅占7.5%,其中还包括由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列车误点。目前各国包括我国各条高铁的线路均已实现平稳运营。
4、高铁舒适程度高。高铁运行平稳,振动和摇摆幅度低,车厢内空间大,乘车环境宽敞明亮,视野开阔,通透时尚,风量充足,澡音低,车内环境安静,气密性好,服务设施功能完善。内设压力保护装置,避免隧道运行时乘客耳鸣,长途旅客可享受较高的旅行舒适度。
5、高铁能耗低。高铁能耗低,汽车、小轿车,飞机的人均公里能耗是高铁的5-6倍。如我国北京生产的CRH380BL,若以380km/h行驶,人均百公里耗能小于52瓩,是飞机的1/8,轿车的1/5。
6、高铁节约资源。高铁占地少,与四车道高速公路相比,公路用地是铁路用地的2-3倍,况且高铁基本上都是高架,无砟道床,占地很少。高铁建成网状后,公路运输,民航机场,规模数量均可减少。像美国民航发达,仅洛杉机就有一个国际机场,9个国内机场。高铁网络化后,洛杉矶就可关闭数个机场,机场占地另作它用。一般国家的城市火车站都在市区,交通方便,而一般机场均在城郊,乘坐飞机很不方便。人们乘飞机都需要过安检,办理登机手续比较烦杂、费时。例如,我国郑西高铁建成后,西安到郑州相距500多公里行程,不到两小时,非常方便,因而从郑州到西安航班的旅客大量减少。
7、高铁运输价格较低。高铁运价比普通铁路相同席别高出150%,略高于长途汽车,低于民航。国外高铁价格普遍还要低一些。我国票价与国民收入相比,还显略高。相信根据改革的深入,政策的优惠,高铁的票价还会有所调整。
8、高铁增加货运的能力。高铁建设的走向基本沿着原有的铁路线走,没有重复建设。高铁建成后,普铁密度相对减少,既有线均可改为货运线,实行客货分流,增加货运能力。
9、高铁综合造价低。现我国高铁成本均在1.5-2亿人民币/每公里,与高速公路造价相当,但低于空运(包括飞机购买,机场扩建,导航设施,人员培养等综合造价)。
10、高铁有利于环保。高铁多采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轻量化设计,牵引能耗低,轮轨冲击及磨耗小,噪声低,再生制动能量100%回馈电网。采用真空集便系统,废水污物集中收集,实现零排放,对生态环境污染小。高铁相对高速公路,无汽车尾气,无飞机的空中喷气尾气,噪音污染等优势。
11、高铁拉动国家GDP。高铁属固定资产,每年几乎贡献国家GDP一半,比搞房地产等更省事省力。由于高铁方便快捷,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增加了出行率,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快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12、高铁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一个国家没有铁路,就没有现代化战争的运输工具。一些发达国家,早年就认识到铁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现在一些国家与时俱进地已转向高铁的建设。对于一些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我国更应如此。高铁建成后,战时运兵速度快,提高军事调动灵活性,对军事布局和战略都将产生有利和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高速铁路概述
五十年代高速铁路(主要轮轨)技术发展迅速。自1964年,日本东京至大板的东海道新干线,首列时速210km的高速列车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世界上先后已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六个国家,在2000年以前就已建成4600km高速铁路,并投入运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后来韩国2005年,台湾2007年,土耳其、荷兰、澳大利亚近十年,新建高铁和地区就有11个,涉及到15条线近3000km。日、法、德、西、意等国,则从原有高建线向其它干线延伸,逐步形成高速路网。近十余年全世界已建成新线30余条,总长达8000km。其中今年7月由我国和西班牙合建的土耳其第一条高铁,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正式通车。第二期2000km待建。最近,我国也投标参加修建墨西哥城——克雷塔罗州高铁,距离215km,时速300km。最新统计:根据国际铁路联盟2014.9.1日报告,世界运营所建高铁已有22个国家。主要线路在欧亚,其他地区仅有362km。
高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首先发展高铁的几个国家互相学习、引进、消化、创新的结果。今天日本的新干线时速210km,已被德国城际特快和法国TGV高铁超过。日本技术输出中国后经大幅修改输出英国。英国在此基础上建成高速道勤列车。同时法国技术输出西班牙和韩国。德国高铁系统技术卖给了西班牙和俄罗斯。法国高铁TGV技术不仅出口日本也出口英国。最初连接英国伦敦和通过英吉利海峡隧道与欧州各主要城市(欧州之星列车),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打造的。欧州之星所依据的技术模式是法国TGV和日本日立公司在英国成功发展运用标枪列车技术和城际特快技术。
我国高铁建设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许多新的施工方法。自2004年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以来,于2008年8 月1日正式建成京津城际铁路,这是我国首条高铁线路,也是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当然在此以前的98年,沈秦客运快速专线也开工,这条试验线在辽西平原上启动,全长404.6km。当时定的列车运行时速为160km,其设计标准高,运行速度高。最新创造出国内铁路线321.5km/时,同时建成了准高速铁路广深线,时速也为160km。
我国的高铁经过多年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高铁先进技术,所以在我国原有的八纵八横的铁路路网主管架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这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生活、工作、出行和国家快速发展建设的需要。
一般来说,列车速度越高产生共振越大,同样列车在空气中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就需要加大机车功率,对基础建设稳定性要求越高,尤其是精度和强度,这些方面我们均已完成基础建设和高速机车制造,积累了高铁的技术标准,施工方法,运营管理,维修等系列经验。这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在以后的几年里,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许多线路都已达到160-200km/h,为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和装备已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大约估计1万6千多公里,现已完成了1万1千多公里,超过全世界建高铁的总合。四纵全部建成,包括哈大,东南沿海、京沪、京广,四横已完成。青(岛)太(原),陇海郑西段,其中徐州至郑州、兰州至宝鸡正在建设,宝鸡至西安已建成。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兰新客专已建成,正在调试运营。沪汉蓉已基本建成,原定的沪昆线上海、南昌、长沙的沪长段已通车。长沙至昆明段正在建设。原四纵四横基础上又在延深,如兰新客专,沪昆线的长沙至昆明。加上最近已建成的贵广、南宁至广州线,大同至西安的大西线(已建成)。西成(西安至成都)正在建设。张家口至大同已批准建设。此外两管内城际铁路,成都到武汉,郑州至开封,哈尔滨至绥芬河段均已建设。而一些准高速即160-200km/h的线路即将建成。兰渝、兰成、敦格线,新批准的拉萨至林芝线,运煤的蒙西线、哈临线,大理至丽江线,京秦线等多条铁路,就有1万公里待建。
另外连接亚洲相邻各国的铁路、高铁,也已提到日程上(后叙)。再过几年高铁建成后全国各省会城市,除拉萨、海口、台北及各主要城市外,几乎全部通高铁。有了高铁,最远的乌鲁木齐到北京也只需要15个小时。再远地区昆明、广州、哈尔滨到北京就会更方便。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早已着手广深铁路延深香港段,将由香港西九龙至港深边境落马洲一带,线路全长26km。这条线路建成后,港人5小时就可以到武汉和厦门,8小到上海,10小时到北京。这将为香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台湾高铁早已建成,现已着手规划连接福建大陆(福厦高铁)跨海隧道的研究。福州至台北大约110km。高铁建好后,30分钟到台北。同时正在规划连接辽东半岛大连跨渤海的隧道,至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大连到烟台,全长123—136km,按220km/h时速算,烟台到大连仅40分钟。海南海口和广州、深圳均已建成了高铁,中国南部雷州半岛至海口的跨海隧道也正在研究,如果这几项成立,从现在香港半岛到海口30km,连接全中国高铁全部通过。铁路除拉萨外,青藏线可通过提速变成准高建铁路。已开工的川藏线拉萨到林芝,尽快开工的雅安到康定段,十五个五年计划未,康定到林芝段开工,那时川藏线修通,我国铁路就四通八达了。
三、中国高铁发展为何如此快速
我国高速铁路为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延伸全国各主要城市,并且形成高铁网络,且技术先进,领先于世界,其中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至今还会有许多人会产生疑虑,甚至于表现出底气不足,看过下文就明白我国建高铁基础扎实,决不是空穴来风和空中楼阁,而是有诸多因素形成的。
1、 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总产值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工业及各行业,包括建筑、钢铁、交通、材料、设备、军事、航空、航天等,为高铁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庞大的技术机构和技术储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铁路的发展,60年代先后就有京、唐、兰、长、沪、连,六个铁道学院及石家庄铁道工程学院。很多重点高校还设有铁路专业,如上海交大设有机车车辆专业,同济大学设有铁路工程专业,还有许多综合大学设有适用的房建、供电、机制、计算机、地质、水文、测量、通讯,各铁路需要的普通专业。当年铁道部下属设有四个设计院,后又增加第五设计院。当年我任职的铁一院,院内设有技术、干部、勘测、后勤等部门,高潮时达8000人,号称世界第一大设计院。各铁路局和分局还有很多下属设计院、科研所。国家设有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下设西南、西北两个科研所,由铁道部五个工程局,铁道兵和工程兵转业及各铁路工程队组建的几十个工程局,几十个铁路专业工厂,机车车辆厂,这些部门和广大工程技术及建设者们,为中国铁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铁路建设虽没有航天航空二弹一星工程复杂,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含量。仅铁路设计一厢就有几十个专业统一协调共同完成。各阶段铁路设计,线上的专业就包括:线、桥、隧、水文、地质、航测、施工、预算等专业。而线下专业较多,除车、机、工、电、辆外,还有给排水、电化、电力、环评、房暖、通号、站场等专业。而我们除设计普速铁路外,各设计研究单位很早就开始高铁的技术储备。在秦沈、广深等线准高速设计基础上,开始高铁的资料收集和研究。80年代技术工程人员,利用出国考查收集资料,国内人员翻译外国资料,有的设计院都成立了高铁研究小组。我在一院工作时就研究内燃、电力机车修制改革。并发表论文与大家一同探讨动车状态检修,动车所段的总体布置。逐步形成高铁检修的1、2级检修规程,各个阶段检修机车与外皮自动清洗为一体的信息综合处理中心。大型养路机械化段的设计及设备检修应用。高铁2、3、4极,均有部分60年代毕业的老大学生(科技人员),从各个方向、角度、研究高铁,并发表文章和编写资料,进行共同交流探讨。四院杨大名(音译)先生(上海交大64届),编著了高铁机辆维修等方面资料。本人也发表机车状态修有关文章,并编写有关资料与各单位进行学术交流。我负责设计的榆林综合管理维修中心,是90年代国内建成的最大的维修中心,各设计院均去参观,为今后高铁设计的有关部门取得一定的参考数据。高铁开始建设在原铁道部的支持下,制定高铁建设技术条件、高铁设计规范(京沪高铁设计暂行规定,各线参考执行此规定)及施工管理规范、监理到验交、试运行技术的规范,以保证质量、安全、严谨的建设。
3、我国高铁的自主创新
我国地形,西南山区,西北高原是两个荒漠大草原。华东沿海,华中丘陵,地形多样。气候东北高寒,南方温暖,铁路横跨3个时区,自南至北跨5个气候带,6种典型地形地貌。包括从前的铁路和高铁网,无论长隧道和跨海跨江大桥,线路等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建设高原的青藏铁路,克服高寒冻土,建立野生保护动物通道的部分技术都属自主创新。其中包括我院设计的郑西客专的湿陷性黄土,软土质处理,高寒地区哈大线,兰新线大风区线,均为世界技术领先。如哈大线零下40℃,轨道、道岔的清雪,各种设备防冻等技术均为我国独创。我国在线路建设自主创新了无砟道床,无缝钢轨达到1000米,而其他国家平均只达到500米。我们轨道温差100℃不变形,而德、日、法均无此技术。而京沪高铁百年沉降不超过5mm,隧道的断面已达到100平方米,隧到长度达30米,这些都属世界上第一流的。我国高铁供电系统可靠,供电网的高柱比日本的距离大,我们是50-60米,而日本只有30米。沪昆、贵广、南广专线,铁路线还遇到西南高瓦斯和喀斯特溶洞,地下暗河等很差的地质状况,东南线会遇到台风、地震等自然因素,这些状况我们都找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我国兰新高铁能防世界四大风口12级大风。
4、 我国高铁先进的运行系统、安全保障及线路维修
火车在地面上行驶,一般比较安全。火车事故以出轨和相撞居多。而高铁在运行中线路全线封闭,采用无砟道床、桥面、轨道和钢轨间的配合,这些都在工厂事先完成,配合精度在0.2mm以下。并在桥墩下设传感器,采用激光,精测全程检测线路沉降度变化。设有故障导向安全系统,因此比较安全。列车出现故障时,列车会自动停车。如果列车出现火情,风速超每秒35米时,全线马上自动停车。列车还有地震检测,落物检测系统,全线地面放置电子元件,整个系统全部归中央控测系统控制,指挥列车安全行驶。轨道线路检测全部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大型养路机械自主研制,大型自动轨道检测车及钢轨打磨、道岔打磨、隧道造影等配置于大型机械化养路段。
我们自主研制的高铁crh380动车组,列控是按500km/h,试验制作京沪线上就跑过480km/h,控制系统足以保证列车350km/h时速,运行非常安全。车头形状为减少气动阻力,使车头降低气动噪音,减少气动升力的较好效果。车头在形状上由子弹改为海豚型,长度比海豚头长2米,像奔跑的猎犳,改进后的车头在气动阻力方面降低于10%。动车组降低气动噪音,减少气动升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原先就已试制的中国蓝箭、中原之星、中华之星、新曙光等车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各种速度最快的动物造型。如火箭等通过技术性,文化性和工程可行性分析比较,造出5种头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和模型风洞试验,再次优化试验、验证,最后完成和谐号头型样车试制,最终的造型概念取材于长征火箭,寓意比肩航空,诠释腾飞。动车头型是一个整体压制,风动试验基地至今亚洲最大,这些都属世界的先进水平。
中国高铁动车组每个车箱都安装了无线交换设备,可以无线上网,现生产的前风挡玻璃坚不可摧。旅客遇险拉手刹车停车时直通车上有1000个传感器,对列车的关键系统和部位的温度、速度、压力、绝缘性能均进行实时监测,采集运行状态显示在显示屏上。列车超速时可报警自动限速,如轨道上积水超过300mm,列车自动停车。另外机车关键部件,车底转向架,走行部,轮对,驾驶室控制系统均有重大突破。高铁转向架已出口欧州,轮对、轴承及对电信压要求很高的功率芯片已全部国产化。
我国的机车车辆生产加工方面,有雄厚的资本和超常的实力。全国仅机车车辆厂就有几十个,有些工厂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是超万人的大厂。如青岛四方,大连、唐山、长春、长辛店,浦口、戚墅堰、株州电力机车厂等。从蒸汽机车到电传、液传、内燃机车至各种型号电力机车,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性能好。尚有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株研电力机车研究所,戚墅堰机辆工艺研究所,铁科机辆所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研究所,做坚强的后盾,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好最快的动车组就毫不奇怪了。
我国通过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现所有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同样,供电、通信、信号、设施不但先进,而且均已国产化。我们的机车运行平稳,性能指标优良,车内环境宽敞明亮,视野开阔,新风量充足,噪音低,舒适安静。我们的机车和日本相比相对宽敞,日本根据他们的国情,生产的车箱矮,宽度窄,体积容量小,无论载客量、时速、平稳性,日本都稍欠风骚。
目前国内高铁路网基本形成,已取得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网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能适应任何多杂的环境地形,无论任何复杂的地形和严酷的气候。我国在高铁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装备及调试技术和控制技术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我国的高铁事业在国内继续发展基础上,应该放眼世界,积极参加国际竞争。目前,动车组生产技术已成为中国人的品牌。我国南北东集团出口的动车,已占世界出口量的49%。国内现有的高铁造价统计每公里不到1个亿人民币,一般350km/h以上线路加权平均1.3亿每公里。250km/h仅0.87亿人民币,最贵也就是1.68亿人民币每公里。而国外的高铁平均为每公里3亿人民币,而我国在国际平均修高铁每公里不到2个亿。相比之下,我国的高铁性价比应该是最好的,且工程建设速度快,造价低,可以承担全世界任何地区的高铁建设项目。
现在世界上除中国外,多数国家都将建设高铁提到日程上。总的说可分为三类情况:1、高铁已发展多年,有一定的基础,如法、德、日、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韩国等,这些国家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合作。2、现在有条件准备修高铁的国家有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印度、美国、英国、墨西哥、巴西、南非、新马泰、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韦尼日利亚。3、类似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观察等待,到竟标时再积极参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