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六合之外,就是宇宙的本体,而六合之内是现象界,即形而下世界。其大意是,圣人承认本体的存在,但不会直接去讨论本体,而对于形而下世界,圣人只去描述现象,而不去追问为什么如此。故,东方文化已经不再去讨论本体,把本体归于“无”。老子曰:有生于无。就是在说,无是有之本体,是“无”这个本体生了“有”这个现象界。亦即,本体是形而上的,而现象界是形而下的。是惟,东方文化只去讨论形而下东西,且阴阳之。何以故?因为本体已经超出了我们思维可以触及的范畴。关于本体的真像,不可知,故不可论。
本体和形而下世界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形而下世界由我们的感官知觉形成,亦即,我的世界,由我眼睛接收的视觉信号,由我耳朵接收的听觉信号,由我的鼻子……等等感官知觉构成,而彼岸的形而上世界,即本体是超越这些感官知觉而存在的。因此,对于它的本质,无从获知。是故,圣人不再对本体本身谈论什么,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种自知之明,作为人,不再臆测自己能力极限之外的存在——讨论本体的西方人,少自知之明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的宗教荒诞的匪夷所思,他们的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观点,幼稚的让人捧腹大笑,他们的人民智商低劣,只配施行民主制这种下三滥的制度……而处于原始蛮荒阶段的西方人,反而对东方人指手画脚,振振有辞。
西方哲学的唯物与唯心之说,实际上是本体论,它是在讨论这个世界的本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需要澄清的是,宗教和科学亦是本体论,很多人以为科学和宗教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其实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本体可道论(老子的开场白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亦即,就是本体不可道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的区别和争论点在于,宗教是把本体人格化,而科学是把本体数学化。
是惟,科学在论本体。比如质量(质量是物质之量的简化,这里的物质是本体概念,不是我们肉眼所能见之物体)。物体的重量是我们可以感知的现象,而科学会把物体之重量解释为物体背后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所导致。所谓的质量,正是这个物体背后之物质之量。但问题在于,既然质量是物体背后的物质之量,如何测量?牛顿的**是,通过密度和体积。先不说体积是物体的形而下属性,故无法用以推理物体背后的本体属性,密度之数据从何而来?实际上,密度才是重量和体积求得的(现行教科书把牛顿的推理过程反过来了,说密度是可由质量和体积求得)。
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科学共同体会通过议论的方式诱导人们去议论毫无意义的问题,即,科共体自己会提问,物体为什么会下降呢?而众人就会被这种毫无意义的提问产生思维混乱,然后科学共同体就开始兜售自己的说教了。而且,这绝不是免费的,你会花上一辈子听他们讲自编自导的说教,一边听他们讲废话,还要佩服他们。而他们,也靠卖这种毫无意义的说教来不劳而获,名利兼收。众人一边听他们胡说,一边佩服,还一边掏钱养这些人,还得听他们说,你们是愚蠢的,我在教育你们——而圣人只会说,松开手里的重物,物体会下降,不说别的,因为没什么理由,世界本来就这样
东西方文化的本体区别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