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葫芦


浅谈中国文化之——葫芦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属的爬藤植物。音同“福禄”,它的茎枝称为“蔓带”,谐音“万代”,福禄万代是中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葫芦里有很多种子,被誉为多子多孙、福泽延绵的象征,葫芦是我国自古就奉为吉祥物的显著代表。葫芦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上肚小下肚大的较为常见,成为“正形”,上下肚看起来差不多的叫“福禄齐”,上大下小的叫“福禄到(倒)”,中间脖子细长,两肚分隔明显的叫亚腰葫芦,看起来像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夫妻互敬互爱。

早在七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种植葫芦,葫芦化石更可将葫芦起源追溯至万年以前。而用葫芦作为盛水用具则要早于陶器和青铜器,陶器就是在古人在葫芦底部涂泥防火以便烧煮食物的过程中发明的。这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种不仅伴随我们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更以一种文化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即使多数人没有见过真正的植物葫芦,但葫芦的形象却根植于我们中华文明文化体系当中。

葫芦一身都是宝。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盛酒、装水、填药;可以从中剖开舀水或制成茶漏;也可以做成烟斗;在喜好文玩的人群中,葫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手拈小葫芦往往被把玩得光滑油亮,成为人们经常活动手部经络的方便器具;还可以用来养殖小虫,以蛐蛐儿居多,放养小虫的葫芦又叫鸣虫葫芦。早在先秦时期,云南的少数民族就以葫芦为主材制作成乐器,演变为今天的葫芦丝,演奏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为大家呈现出民族的古老神话,日常生活,和对生命的认知。葫芦也是家居风水常用到的吉祥物之一,它不仅起到一个美观装饰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化煞、治病、调节气场;而葫芦的叶、皮、籽均可入药。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它的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雕刻、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上,在增加了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烙画的创作难度,更是别具一格。也更彰显其古朴大方、庄重典雅之特色。葫芦艺术作品可谓艺术殿堂里的一株奇葩。而今葫芦这个吉祥的象征已经广泛的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车载香水、挂饰、香炉、耳环戒指吊坠、砚台、摆件、手机套、茶叶、花瓶、礼品包装等太多太多生活品、艺术品都是以葫芦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做祖先的来源看待。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过后,伏羲、女娲藏于葫芦之中得以生存下来,后来兄妹二人结合在一起,有了今天的人类,这个神话故事有着诸多版本,但每一种都离不开葫芦。正因女娲和伏羲成婚,共同繁衍了人类,因此,他们是中华民族最早和最具广泛代表性的始祖,在中华民族开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闻一多先生写于1942年左右的《伏羲考》,这是目前诸多著述中对于伏羲最权威的考证。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女娲就是葫芦的化身。

人们常说“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话起源于中国神话故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八仙过海》里八仙之一铁拐李的葫芦,铁拐李的葫芦里装着各种药治疗百病,在此葫芦成了患者及家属的希望;我国民间非常信奉的福禄寿三星之一的寿星南极仙翁手杖上也挂有葫芦,里面装着神丹妙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盗取太上老君的丹药就是装在了葫芦里面,后来银角大王也被孙悟空收进过这个宝葫芦里,葫芦在《西游记》中有着收藏宝物,收妖的作用。伴随我们80后成长的经典国产动画片《葫芦娃》中,勤劳善良的爷爷种出了七个葫芦娃,这些葫芦娃各自有神力,从葫芦里孕育出的他们用自己的神通守候着自己的家园,维护了正义。还有一个影视剧的经典形象:破帽、破鞋、破袈裟、破扇子,腰间必有酒葫芦的济公。他总是以一个醉汉的形象不经意的打抱不平、助护世人,在这里葫芦代表着一个法力之源,智慧之源。

千百年来,葫芦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它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葫芦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是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自然瓜果,更是一种人文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