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何处去?
---对梯若尔理论的思考
瑞典皇家科学院13日宣布,梯若尔认为,最佳的调控和监管政策应该谨慎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加以实施。
梯若尔在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著作中为相关政策的设计提出了整体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从电信到银行等不同的行业中。凭借这些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政府可以更好地促使有实力的大企业提高效率,同时防止其损害竞争对手和客户权益。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他在研究市场力量与调控方面的贡献。
让·梯若尔理论是一套实践命题。他的贡献是“特殊情况”中的政策实施。类似于邓小平的“摸石头过河”的述事和中国微观经济学的辩论。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梯若尔理论同工异曲。引起我的思考。
梯若尔的思维模式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相同。都是锁定一项理念进行”前后左右、颠复正反地辩证”(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天则研究所称之谓“政策研究”。
从认识论分析,唯物辩证法并没有错。但是,必须指定“特殊情况”,不能推而广之定为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他在研究市场力量与调控方面的贡献。
马克思理论在中国和苏联取得了验证,显示了马克思在研究道德力量与专政方面的贡献。
马克思与梯若尔一样,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证据。再次说明,唯物辫证法可以对“最佳的调控和监管政策应该谨慎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加以实施。”
它仅限于经济学中的政策调整。不能用于政治!!!
俄国回归了西式模式。中国坚持了马克思—梯若尔双轨模式。诺贝尔经济学奖晚了一百年才对唯物辩证法的肯定。不能不令人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
从1847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一炮走红起,西方对共产主义的围剿几乎无不用其极。正如《共产党宣言》开篇所示: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典型判断句。同理,你可以将“共产主义”改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势力。
中国今天就将“卖国主义、反华势力和维权分子”定罪,前题是“当政”!
为什么欧洲理论界追捧经济学家梯若尔理论,仍然反对马克思主义?
梯若尔指出了“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马克思主义用唯物辩证法去反对所有的政府,包括国家。
这就是梯若尔与马克思的本质区别。
中国模式对中国这个特殊国情是能行之有效的,因为正如福山指出,中国具有4000年的“良民社会秩序”的传统。对西方社会就行不通了。只有将西方文化移植中国成功之后,西式模式才能同化中国。
同理,国家的官僚体制总是存在的。寡头权力也必须存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贡献。梯若尔比马克思高明之处,是他指出了寡头权力只能”谨慎地”用于市场经济,而不能用于政治。
至少,列宁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用于了一切领域---包括打倒自己,去实现共产主义。
1978年,中国喊停,是制止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行了市场经济。寡头权力在集中力量办市场大事上制造了世界第一大的中国经济体。
正如当年秦始皇可以集天下民工之力修筑一道伤天害人的长城一样。不要忘了,刘邦项羽同样可以集中力量推翻秦王朝。
民无信不立。
]表面上,足食能民信之矣。其实,去食,只是“自古皆有死”。足兵一样可以推翻寡头权力。
这就是政治的玄妙。
孔子比梯若尔早识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安排。集中无产阶级去劫富夺权!一旦当政之后,再被中产推翻出现周而复始的“中产危机。”这才是孔子的结论。
梯若尔不言政治,只言市场经济。所以,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而不是政治学奖。
中国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走的是市场经济之路。只会发生“中产阶级革命的危机”,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梯若尔理论适合于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政治!!!
习近平的讲话增多了孔子思想,引起政客的思考。中国的马克恩主义强调“与中国实践结合”,走了双轨制方式。由此证明,改革开放使中国寡头权力正在走向分崩离析,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对梯若尔的肯定,便是对中国寡头政治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