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煤炭行业 加快推进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费中约占70%,目前我国煤炭的运输占据全国铁路和水路年货运总量的40%左右,因此煤炭物流在我国流通领域中已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依然严峻,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全国铁路煤炭运量持续负增长。

  2014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宣布《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要求加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到2020年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欲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网络。同时,规划还指出,到2020年,结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布局,计划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其中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10个;建设若干个煤炭交易市场。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费中约占70%,目前我国煤炭的运输占据全国铁路和水路年货运总量的40%左右,因此煤炭物流在我国流通领域中已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依然严峻,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全国铁路煤炭运量持续负增长。2013年1-6月,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11.37亿吨,同比减少3082万吨,下降2.6%。上半年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3.03亿吨,同比下降0.7%,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持续。

  从政策角度分析,国家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十一五”规划对物流业的表述,仅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三句话。在《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国家首次将物流作为十大振兴规划之一。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不仅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还系统阐述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从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专业物流到地域区域发展、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这对于未来我国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营造了更有利、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物流市场发展迅速,但整个煤炭物流配送体系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在发展现代物流以及整合物流资源,打造综合物流服务产业链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未来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化业务流程,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整合,从物流环节促进我国煤炭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二是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队伍,创新思维,开展多种模式、多个层次的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三是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吸收其成功经验及优秀管理理念。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2013-2015中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煤炭60%以上依靠铁路运送。尽管我国在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路网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进口增加,水电增长,市场供需仍将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煤炭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要加强煤炭产销规划与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建设规划的同步性。

  周锐认为,随着现代化煤炭大生产格局的逐步形成,现代化煤炭物流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煤炭集团、煤炭航母来说,发展现代化煤炭物流显得尤为关键,未来还需要获得政策上更多的支持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