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一语中的戳穿啥?


 王岐山一语中的戳穿啥?

    中秋节和国庆节临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日前到天津,重申刹住公款送月饼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王岐山说,公款购买节礼侵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新京报2013-09-11)

党风政风不正,执政根基遭遇威胁,党和政府形象严重受损;社会风气不正,群众失去了价值的风向标,人民在奢靡与攀比中再也没有了幸福感的优越、简单中的淳朴。舆论认为,王岐山公款购买节礼侵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论述一语中的地揭穿了当下时弊的根源所在。

严禁利用公款“两节”送礼,整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央三令五申。这一次,王岐山特别提到,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传染性强,党员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到民风,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奢靡之风,也对党风产生不良影响。“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党风正,则民风淳朴。”一向以铁腕著称的王岐山表示,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建设,促进民风转变、移风易俗。

“官风正则民风淳”,有什么样的党风,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政风、民风。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要解决当前官场上的不良习气,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归根到底要从整治党风入手。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搞好了党风,民风才会得以转变,群众才会真正满意。

然而颇为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禁令,但公款送礼的歪风仍屡刹不止,且已渐成官场潜规则,以至于群众也无论大事小事也都要遵循“礼多人不怪”的原则。——公款送礼的本质,是花公家的钱谋取私人的利益;民间“礼多人不怪”的本质,则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相形之下,党风的不正远远要比民风不古危害大得多。

“公款送礼”是害了国家、集体,肥了极少数个人,离间的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因而促进民风转变、移风易俗,就必须从党风政风抓起,从遏制公款购买节礼开始。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央在近20天内连续四次对“两节”送礼发出禁令纪检部门频频亮出“狠招”,其态度之坚决、手腕之硬朗,由此可见一斑。

有评论说,党员干部和所有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点都不少,红白喜事、人情来往,其实也很正常而笔者却以为,党风引导民风,官德影响民德。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的今天,党员干部倘若不会做“滋润土地”的一滴水、“照亮黑暗”的一缕光、“传承美德”的一座桥,就难以让先进品质得到彰显、让民众情绪得到净化、让民族精神得到传承!

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改起来并不容易。王岐山希望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内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执法,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予以通报、曝光。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若此举坚持数年,党风必正,民风必纯!

(李吉明2013年9月13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