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被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工资增加这几大因素的变化而淘汰。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统统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也不能例外。中国沿海地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产业升级换代、经济技术结构调整的门槛边上。同时,东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中国沿海大量初级低端企业面临的“民工荒”现象,他们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准备大量接收从中国淘汰下来的中低端企业转移。面对那些遍布于苏、鲁、浙、粤、闽等沿海地区省份的大量中低端企业普遍面临的招工难、民工荒的困境,是按经济规律的要求把他们挤出去,还是怎样呢?这又是一个摆在中国经济决策者面前的新问题。
中国是一个亚洲大国,地域面积十分广阔。东西宽达六十多个径度,南北地跨135个纬度。省、市、自治区数达三十多个,但面临大海的省、市、自治区只有12个,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不论从省、市、区数量还是地域以及人口数量上都占绝大多数。在前三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充分享受了中央的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比较快,但广大中、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落后。中国就象整个地球大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即有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又有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还有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面临第一轮经济转型的时刻,印度、东盟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准备接收从中国沿海转移出去的中低端技术和企业,难道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就不能接收吗?显然是可以的。而且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分层次、分先后的正常转换。所以说,中国沿海的经济技术和企业转移,绝不能全部拱手让给外国,绝不是挤出去,而是要把这些企业尽其所能地从沿海地区吸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去。也就是“挤进去”。要再一次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机遇
中国产业发展-挤出去还是挤进来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