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条件的改善彻底拉近工厂与港口的距离。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够率先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濒临大海,海运的优势使原材料和成品进出获得了极大的方便,内陆省份又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条件。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中西部地区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发达的条件下是做不到的。便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尤其是经过最近十年的建设,中国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公路和铁路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通过高速公路和铁路,从中部省份长沙、南昌、武汉、合肥、郑州、太原等城市到沿海港口,最多只要两天。多数一天就可以到达。而且这些中部省份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可以提供。
2、中国劳动力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是另一大优势。
东盟和印度这两大后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上,与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东盟国家除新加坡以外,中青年人口识字率普遍只有80%,印度更是低达60%的程度,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培训和企业锻炼,中国农村中青年人口中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又占整个农村中青年人口的20%以上。这是东盟国家和印度与中国相比又一项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差距。也是中部地区承接沿海地区技术转移最重要的有利条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中部地区可以充分接受沿海地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转移进来,而把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最低端产业淘汰出去,使中部地区的发展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3、在家门口上班是降低劳动成本的另一大优势。
沿海大量低端企业之所以出现人工工资上涨的压力,主要是工人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不论做什么都需要钱。但如果把企业办到中部地区人口密集的中等城市边上不仅可以享受交通的便利,还可以使工人有在家门口上班的优势,这样工人的各项开支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在家门口上班工人的心情和安全感也比在外地要好得多。
4、大量沿海低端企业的华人性质是他们转向内地的第三大优势。
现在沿海地区的低端企业中,中资、台资、港资占到80%以上。这些企业都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背景,如果转移到东盟或者是印度,在文化交流和管理理念上都格格不如,无形中会增加一些管理成本和难度。但如果转移到内地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这是中部地区承接沿海经济技术转移的第四大优势。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在这一轮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转移过程中,中国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只是需要中部地区的地方官员们充分发挥自己招商引资的才干和优势,与沿海企业建立广泛的互信关系。在自己家乡为企业的引进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沿海的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转移将会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是中部崛起的天赐良机。
中国产业发展向西部转移的意义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