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草坝镇老城子村村民唐林今年种植了4亩多大棚蔬菜,有黄瓜、西红柿等,目前正准备种植第二季,经过观察和分析市场,唐林这一季看好番茄,他准备种一季番茄。唐林介绍,随着近几年蔬菜市场的相对稳定,对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更有盼头了。
草坝镇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被誉为滇南中心城市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近年来,草坝镇积极发挥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带动更多类似唐林这样的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耕作方式
自从2008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在草坝实施万亩设施农业计划,将草坝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集"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以来,草坝镇及时作了《草坝镇现代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草坝镇万亩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据了解,州、市两级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每亩补助农户4000元、新建水泥田埂再补助1000元),并协调资金,解决群众贷款7000余万元,为农户建设钢架大棚发展产业提供了支持。同时,党委政府还对农户土地进行归并耕种以推动产业升级,并及时兴建基础设施,改善田间道路、排灌沟渠、蓄水坝塘和农业用电等基础设施。
唐林等农户的钢架大棚就是在党委政府这一政策的惠顾下建设起来的,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对农户越来越好了,大家对今后的日子更有信心了。据了解,草坝镇今年来共修建了176条共214.88公里三面光沟渠,铺设76条共97.6公里田间道路(其中:17条20.9公里水泥道路),建设小二型水库6个,新增库容达70余万方,建设18座小坝塘、206个水池、209个水窑、5个泵房,并加快了全镇农村电网改造规划设计工作,为该镇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截止2012年底设施大棚总面积达7560亩,简易大棚25600亩,全镇建成连片上万亩产业基地4个
唐林说,发展大棚蔬菜后,创新了耕作和种植方式,很多农户都享受到了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带来的好处。
科技示范带动发展
在完善好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后,草坝镇党委政府还及时跟进农户的具体耕作种植过程,选派了60余名科技特派员为农户进行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升农户的耕作种植技术。经过培训和指导,膜下微滴灌节水栽培等技术现已被农户牢固掌握并广泛推行,农户的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效益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党委政府还积极组织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提供适销对路品种,经过选育,草坝镇示范区基地主要栽种番茄、黄瓜、丝瓜、甜瓜、甜椒、石斛、花卉等品种。另外,草坝政府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助推产业增加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该镇先后引进和扶持部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沪滇公司、鸿瑞公司、滇宏公司、天益公司、绿通公司、天福农蛋鸡养殖场、西格玛公司等。
随着蔬菜产业的壮大,草坝镇及时建设了富民农产品批发市场、鸿鑫市场、十七村市场,草坝镇集贸交易市场,为现代农业完善了交易环境,创造了有效平台,也为农户的蔬菜交易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为保障蔬菜的新鲜,草坝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设绿通冷库、沪滇公司冷库、富民冷库等,保障了蔬菜的质量,稳定了市场,为稳定蔬菜价格提供了基础条件。
"通过多年的培育,草坝现在的蔬菜市场相对成熟,农户能及时了解蔬菜行情,针对每年的行情来调整种植类别,增加效益。"唐林说。
现代农业之探索
经过几年的发展,草坝镇示范区的价值开始不断得以体现,据悉,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使水土流失与风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保水蓄水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带动了本地区农户增收致富,而且为我州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该镇的现代农业已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逐步向生产瓜果、花卉、中草药、经济作物育苗等多领域、多品种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效性日益凸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悉,该镇已打造出有竞争力的4个品牌:"红创"甜椒、"金草坝"稻业、农进"好吃米"、草坝"贡米",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7868元,比上年增长50%。
草坝:现代农业助农增收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