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毛泽东卓越领导力形成的渊源


 作者:张青

  

    一、毛泽东身上的8大人格特质

1毛泽东的领导力水平,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位历史人物像毛泽东那样,在过世几十年后,人们围绕他展开争论的声浪,依然是一浪高过一浪,依然有着一大批横跨老、中、青三代的忠诚粉丝,甚至中国政府的执政者若想推动重大治国方略的话,必须要先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评价,否则你的举措在理论上就说不通。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给出的“毛泽东七分功三分过”之官方定论,是基于这样的背景;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中国人,你对毛泽东的认识,是把他奉为神也好,还是对他进行质疑也罢,你都不能否认的是: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不通过修宪来撤下“社会主义国家”这面旗帜,毛泽东就会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图腾,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是执政者决策行为的指针,任何背离毛泽东思想的执政决策,都有不合法之嫌疑。从这个角度看,依“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之概念,毛泽东的领导力水平,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毛泽东的领导力水平,都体现在哪?

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他的粉丝中找到部分答案。在中外崇拜毛泽东的人群中,崇拜他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人叹服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有人感动于他大公无私的领袖风范,有人惊讶于他对“人性”的洞察,有人惊艳于他的华彩文章,有人认同他的政治信仰和治国理念,有人感怀于他领导时期的淳朴民风和民族气节……他给了太多让人崇拜他的理由!

 

3、毛泽东的领导力水平,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按领导特质理论的说法,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领袖,是因他身上有着成为伟大领袖的领导特质。这些特质,将他从人生启蒙到立志、找到信仰、投身革命、影响力逐渐提升历程中的一系列偶然机缘,转化成了他成为领袖的必然结果。

 

4、什么是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是上世纪初在欧美盛行的领导理论,它是对领导活动及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尝试,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领导力的决定因素,来为组织中识人用人的有效决策提供支持。西方领导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成功的领导者在智力、精力、自信、与任务相关的知识等生理和个性特征上,与追随者的确有着明显的差异,并由此得出了一个基本观点是:优秀的领导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观点,我认为是过分夸张了先天遗传因素的重要性,我更信服我们老祖宗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一个人的生理和个性特征除受父母的遗传外,也会受后天成长环境所带来刺激的影响,举个例子:中国传统的育儿观中倡导的是“严父出孝子”,奉行这种育儿观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在“忠、孝、仁、义、礼、信”上的表现可能不会出问题,但可能会对“智、勇”两项素质的表现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5、毛泽东身上,鲜明的个性特征都有哪些?

要说出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得从我成为“毛粉”的过程说起。

在十年前,我同中国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对政治话题并不感兴趣,对毛主席的认识也就停留在了只知道他是开国领袖、是带兵如神的军事家、有着许多意境壮丽高远诗篇的诗人等;看与他有关的电影电视,情绪也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得紧张、激动或欢喜,多是因自己作为华夏儿女的本能,大多时候都未做进一步的思考;上学时,语文课上学过他写的文章和诗词,在政治课上了解过他的三个世界理论,在和人交流过程中也会引用他的几句语录……但,所有的这一切,并未走心!未走心,果真如此吗?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文字,与一个人有关的评论等,在你几十年的生涯中,自幼就不断的出现在你的眼中和耳中,怎会从未走心?对你心智怎能没一点影响?只是,自个对这种影响从未做过总结、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罢了!

认真思考毛泽东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影响,到由衷叹服他的智慧和领导艺术,源自工作上的需要。我在研究“企业目标管理”这个课题的过程中,在梳理“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等名词的内涵和它们之间逻辑关系时,猛然发现在中国本土企业界近些年热衷的这些话题,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在几十年前拟定的治国方略里就有,在我们沉醉于向西方管理学家著作中方法论和外资企业实践案例取经的时候,我们整个中国——这个庞大的组织,早在他们这些学说还未提出来的几十年前就按他们所谓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并且是很有条理的、按部就班的连续实践了很多年。有了以上发现,再来看与毛主席有关的资料、文章、影视作品、他本人的文字,就已进入了学习和探究的状态;再来回头看在中国建国以来前后30年两个阶段中,各阶段各自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代价时,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再来看企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组织变革、人性化管理、人员激励、价值观管理、领导力……等诸多从西方泊来的热点话题时,又发现毛主席在他带领中共革命和治国期间的表现统统是高手中的高手。以上这个发现的过程,即是成为“毛粉”的过程,也是我自己的世界观由懵懂到清晰和成熟的过程。

回到“毛泽东身上,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毛泽东的一生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偶然:生长在造就无数英雄的乱世,少年时代接受了《水浒全传》和《盛世微言》的启蒙,在湖南第一师范遇到以“欲栽大木柱长天”为己使命的杨昌济,在北大遇到了李大钊并从他那里认识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上级领导陈独秀与王明等人的领导行为出现错误……,面对这些偶然的机缘,他的个性特质驱使他做出了独到的思考、选择和行动,最终使这一系列的偶然,转化成了历史对他的必然选择。

从毛主席表现极为鲜明的诸多特质中挑出最为重要的中心特质,应是哪几个?经过再三斟酌,我选出了“旺盛的精力、精明、自信、自由意志、济世情怀、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人际交流能力”等8项,其他如兴趣广泛、无私品德、发散性思维、坚韧……等,虽也是他卓越影响力形成中的关键驱动因素,但这些因素,有些是以某中心特质为前提,如自由意志强并有着理想主义倾向的人,坚韧性也普遍强;有些是其外延在某中心特质的外延之内,如有着济世情怀的人,无私就是其行为表现之一。

 

二、毛泽东的人格特质与其领导行为表现

1、旺盛的精力

毛泽东的一生,组织、指挥、参与过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革命运动和战争,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领导了新中国的建设,写出了基于共产主义理想和实践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有着15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留下了传诵甚广的近百首壮丽诗篇……若没有异于常人的体质和精力,这些都是断然不能完成的。毛泽东在74岁的高龄时,依然能跳下水率众横渡长江,可见其身体之好。

父母的遗传和小富的家庭成长环境,为毛泽东健壮的体魄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他终生对自己所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观念的践行,则是他保持精力不衰的奥妙所在。

2、精明

《红星照耀下的中国》的作者斯诺,曾近距离观察和领教到了毛泽东的精明和博学,他称毛泽东是个天才的军事和战略家。而《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则说虎性与猴性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统一,也就说他身上即有王者的霸气,又有着造反者的叛逆和识妖的火眼金睛。

毛泽东在对领导内对外的战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外交上,做过无数次的战略布局,历史验证了他在无数个“取”和“舍”之间所做出决断的正确性,也验证了他战术的有效性。他能成功履行高层领导所担负的战略管理之职能,源自他的“精明”特质。精明的人,更容易看清事情的本质,在面对选择时也就有了“以终为始”的思维,而哪些脑子里一本糊涂帐的人,经常厘不清自己出发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毛泽东的精明,让他需要在机遇和危机面前做出决断时,有了长袖善舞的优雅和从容。放弃去法国留学镀金的机会源于此,游击战术的形成源于此,1947年率队主动撤离延安源于此,建国后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并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交朋友,也是源于此!

毛泽东身上的精明,先天部分应是来自他父亲的遗传,而后天孜孜不倦、涉猎广泛的读书生涯及阅历,使这项特质得到了发展。

3、自信

说到毛泽东的自信,就会让人忍不住想起他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势是何等的豪迈无敌。《国企》杂志研究部主任郭松民曾在微博上发问:在当今民企的圈子里,为何有那么多的的民营企业家崇拜毛泽东?有人跟帖评论说,英雄崇拜情结使然。是的,读毛泽东诗词和文章、看与他有关的主流影视和文学作品,常让人顿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之感。

中国因为有了一个毛泽东,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领导期间,我们在面对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和安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始终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则依他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做指导方针,由此在短短几十年内,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从解放前的40.8岁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到60年代初,中国40岁以下的文盲降低了80%以上……毛泽东时代取得的成就就实实在在的摆在那,有人用改革开发后的三十年,来否定前三十年,能否定的了吗?所以郎咸平说,如果把邓小平放到非洲,不会造就今天的中国,因他从毛泽东手里接过来的是沃土,而不是非洲那样的空白!

毛泽东小时候写过一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他写这首诗时,他的家人可曾想到他会成为一个传奇?

4、自由意志

国际著名中国明清史专家魏斐德在他的著作《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他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通过设置对立面而知道自己是战胜强敌的革命者,是在顺应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的确,毛泽东有着这世上最为自由的灵魂,甚至自由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所以,他20岁写出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样的文字;所以,他的书法能大胆“破格”,能为争取自己读书的权力和父亲做不懈的抗争,能拒不接受家里为他包办的婚姻,能在长沙五易学校,能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但“斗”目的,他是通过“斗”来解决矛盾解决问题。所以,随着“斗”,他的世界观也一路发生嬗变,直至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能从大本大源上解决中国面临的民族民主问题,从此他成了最为坚定的无产主义战士,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中的实践,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新中国建设的毛泽东思想。

“才智的开端是承认矛盾的存在”。在斯诺眼中,在面临问题时,一眼洞见矛盾,并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动,这是毛泽东特有的天才。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从毛泽东的很多文章中都能很容易的发现他这一特点,如《论十大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等。问题是,若毛泽东若不是一个自由意志很强的人,这种洞见力一定会打折扣的,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行动力。所以,“自由意志”应是“洞见力”和“行动力”的驱动力,后两者,是前者的行为表现。

毛泽东身上“自由意志”之特质,除了先天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母亲——文七妹,她较之其他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一直用儿子需要的方式来爱他,所以,当她得知儿子上学时带的饭因分给穷苦的同学而自己挨饿后,从此就让儿子带两份饭到学校;在毛泽东不顾父亲的反对执意要到长沙读书时,她与儿子站在一起做了积极的争取;在她病重临终前,毛泽东告诉她想在心目中保留自己对她的美好印象,所以她临终时自己会躲开,她做了应允……她用最无私的爱,呵护了毛泽东自由的灵魂。

5、济世情怀

毛泽东身后没给子女留任何财产,在国共两党几次的合与分,都是从民族大义出发所做出的决策,能以德报怨的下令保护好蒋介石家的祖坟,能一直接济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友……他这种大公无私的品德,宽广的胸襟和气度,是他获得人们敬仰和爱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让他能如此表现的,正是他博大的济世情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天下。”这是当前中国精英们倡导和践行的济世观。毛泽东,若秉承的也是这样的处事观,是断然成不了“伟人毛泽东”的。因让人获得成长的动力,是爱。你把一个人装心里和把十个人装心里,当处在同样的情境下下时,你行为表现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后者,会千方百计的寻求自我超越,以对这十个人实施关爱。这种通过追求和实现超越自我,以普济众生的济世情怀,是大乘佛教修持的目标,而毛泽东正是一个有着这种济世情怀的人,所以在他24岁时,能在连双布鞋都买不起的情况下,写出了那篇让杨昌济打出105分《心之力》。

毛泽东的济世情怀之特质,主要是来自他母亲的影响。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

6、浪漫主义

浪漫潇洒的气质,在毛泽东的婚恋生活和诗词中,都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种气质,在使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富有魅力之外,也在他制定战略决策和对他坚忍不拔个性的养成中,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知道制定战略,需要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依所处环境、自己实力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展开想像,其中最产出价值的地方,来自于想象力,而想象力又与视野格局紧密相关。而诗词,作为高度集中概括人生感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讲究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若不展开丰富的想像,是创作不出来的。所以,毛泽东诗歌创作的过程,也是他的战略管理素养得到提升的过程。

诗,是否言志?志向为何?是评价一首诗、一阕词优劣的标准之一。“他的一生,面对过无数的失败挫折,艰难困苦,惊涛骇浪。但他的文章与诗篇,绝无萎靡,绝无暮气,绝无富丽,绝无奢华,永远充满着荡气回肠的激情,雄浑奔放!”这是纪录片《苦难辉煌》最后一集中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同时,我们知道,毛泽东被称作是马背上的诗人,因他最精彩的诗作,大多都创作于他革命生涯中最困苦的时期,他的诗词创作过程,让他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另外,“诗言志”之特性,也让他收获了自我激励,有了从逆境中选择继续前行的力量。

7、理想主义

毛泽东的粉丝们认为,毛泽东是个终身的革命者,这让他晚年,多了些悲壮的色彩。他持续革命的动力,源自他的危机意识,源自他那一双能一眼洞见矛盾的慧眼,源自他对真理追求,源自他惊恐于中国百年历史上致力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事业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的血会白流……这种说法,你信吗?我信,因我是毛粉。电影《让子弹飞》,我是看了毛迷们写的多篇影评后,才去看这部电影的,,当在临片尾时看到张麻子的弟兄们涌向大都市去享受胜利的果实,而他却依旧选择去当山匪时,忍不住潸然泪下。

8、人际交流能力

通用汽车副总裁马克.赫根在他著名的《新世纪的领导力》的演讲中,曾说道世界上最好的领导者也是最好的交流者。世界上最好的交流者,会把复杂众多的目标转换成为简单难忘的术语让人们行动。”

无疑,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最好的交流者,且,有着极高的同理心。他这一特质,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纪录片《苦难辉煌》中,都有很好的展现。另外,集中体现他这一特质的,则是《毛主席语录》,该书被国际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在改革开放初期,台商曾把毛主席语录作为西进大陆,经营大中国的唯一圣经,在台湾版的毛主席语录的扉页上是这样写的“献给对这个世界还有梦想的人”。我们现在重读毛主席语录之所以还这样心潮澎湃,是因为我们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话语中受到鼓舞,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会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谦虚,而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我们从这句话中看到了无人能敌的勇敢和豪迈,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语中很容易就读出了慈爱。

 

三、结语:无与伦比的毛泽东

纪录片《苦难辉煌》最后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那个世纪,狂飙突进,金沙掺瓦砾大浪淘沙……”毛泽东,无疑是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的那块最大最闪亮的金子,构成这块金子的元素是什么?是1%的天才+99%的汗水!他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见证,15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是见证,延安窑洞和中南海菊香书屋里那彻夜不息的灯光是见证,《毛泽东诗词全集》是见证,他那数万册的藏书是见证,他在《二十四》上所做出的密密麻麻的批注是见证……

任岁月逝去,毛泽东,一定是永远永远的无与伦比!!!

 

   本文作者张青女士,专注于目标管理与执行力管控课题的研究,咨询顾问,培训讲师.张青更多原创博文请登录www.zqstudio.cn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