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拷问下的养殖模式


全民闻禽色变

自上海、浙江、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来, H7N9疫情让市场闻禽色变,家禽交易一落千丈,家禽养殖损失惨重。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郑惠典说,H7N9禽流感对广东家禽业影响之大,已超过了2003年非典和2004年禽流感时期。据估算,广东省家禽养殖场户日亏损额已超1亿元。

面对市场的急剧下滑和消费者缺乏信心,农业部推动出台禽类养殖业扶持政策,各地扶持政策陆续出炉,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纷纷出招,当起了家禽推销员。广东清远市市长就曾率养鸡企业摆宴大吃鸡,成为广东首个力撑养殖户而带头吃鸡的地级市市长。

养殖模式的反思 

 “禽流感从动物之间传播,变成能传染给人并造成严重危害,人类饲养方式值得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禽流感它为什么发生在中国呢。我想这个问题,就这两次的禽流感可以说明,我们养殖的方式,我们过去的销售、传输各方面来说,看起来是跟不上形式的。所以我想是应该适时的要进行一些改变,就是逐渐地开始是中央集中养殖,集中屠宰,走这样的路我想会减少家禽对人感染的机会。”

很多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分不开。产业发展速度过快,而饲养管理、财力物力、科技等水平没有跟上,不少地方的养殖业仍处在“原始阶段”。

在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患。

现阶段我们的养殖模式还处于“温饱型”,只是满足了消费者的温饱需求没有满足“更安全性”需求  。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养殖密度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合理的载畜量,多大面积只能承载多少畜禽,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疫病多发。

但是恰恰我们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而只是把养殖户和畜禽集中起来,布局小、散、乱,卫生条件不达标,带来的只有风险。

 反思后的行动

速生鸡事件、禽流感事件倒逼家禽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合适的养殖养殖模式才是唯一的出路。山东久久集团从速生鸡事件后开始走向一条肉鸭新养殖模式探索路。

1)三代养殖模式的划分

第一代养殖模式是家庭散养,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已是养殖的发展趋势,散养固有卫生状况、营养、安全等弊端,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

第二代养殖模式是当今最主流的大规模养殖,它全部用精饲料喂养,容易导致高药残、瘦肉率低等问题,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逐渐不符合发展潮流。

第三代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这种肉鸭生活在无污染生态农场,吃五谷为主的天然原料,住数量科学、舒适不拥挤的农场“公寓”,每天9小时陆上、水上阳光运动,工人24小时精心饲养。养殖天数比第二代鸭长20天左右,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比普通鸭高2倍,瘦肉率高30%,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营养、安全的需求。这种养殖模式克服了家庭散养的卫生不清洁等弊端,又克服了大规模养殖的高药残、瘦肉率低等安全、营养弊端。

2第三代养殖模式的创新

从源头的养殖环境控制,必须是选择无污染的生态农场,远离工业区;养殖密度控制在一定合理的数量;喂养主要是以五谷为主;有水塘等运动场。这种养殖模式的理念彻底颠覆了“小农”思维,未来的在养殖中关注饲养过程中的“人性化”,对肉鸭在养殖中的吃、住、活动、屠宰等工序做了严格的规定,所以生产的鸭肉制品药残少、安全、营养高。养殖“小康型”的高质量产品,才是未来的养殖新模式。

3)养殖模式的名称

这种养殖模式被业界称为“第三代养殖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我们把这种第三代养殖模式养殖的鸭品种,统称为 “五谷运动鸭”。 

小记

20135月份以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禽流感会越来越弱,人们的消费信心在提振,我们可以从鸭苗、鸡苗等禽类产品的回升可以看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期望,希望禽流感离我们远去,我们希望看到养殖农民们的笑脸和对未来的梦想。

但是,我们的行业需要重新思考,不能重复第二代养殖的方式,需要迎接新的养殖模式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