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婆婆妈妈微言大义


1.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明显感觉到:不容回避的问题多了,不容回避的矛盾多了,不容回避的压力多了。毋庸讳言,是两个“严重滞后”在兴风作浪,一个是生产关系严重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个是上层建筑严重滞后于经济基础的运行。也就是说,当下这种大计划加小自由的所谓中国模式是“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落后社会形态,必须向以新四化为标志和以普世价值为依归的先进社会形态转型。而且,是发展中的问题,就通过发展去解决;是改革中的问题,就通过改革去解决。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民以食为天,国际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我写文章有自己的风格,能不写尽量不写。三十五岁以前,除了命题作文,几乎没写什么文章。如果按照古代一卷书两千字的话,我过去这三十二年读书生涯,大略过目了三万卷左右的书本量。所以,我完全相信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至理名言。近三年正式写了些许文章以后,我愈发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句实在话,现在对于读书这个事情,我是一点都不敢懈怠,每天能多读尽量多读。再说了,知识分子的本分就是读书,如果有一天不读书,肯定良心会不安。更进一步说,这是重大使命,不可推卸,不可敷衍,不可粗心。

 

3.发挥比较优势,除了具备内在实力以外,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譬如,斧子只能在柴房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能在厨房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样,菜刀只能在厨房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能在柴房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斧子和菜刀各有所长,不能脱离环境简单比较。这个道理,如果放在我身上,那么就是说,呆在民间,我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在学院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样,学院里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只能在学院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能在民间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从国家的层面讲,中国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样,美国只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拿写文章来说,我的比较优势是写思辨类文章,而不是写论证类文章。毕竟,我喜好哲学的程度远远高于数学。

 

4.以自由平等为基石,个人有独立的思想,不仅每个成员可以均等化地实现自己的幸福,而且整个社会的幸福能够最大化。没有权力垄断,没有利益垄断,没有思想垄断,有竞争,有创新,有公平,尊重人权,尊重市场,民主法治处处可见。否则,没有自由平等这个基石,专制横行,权力垄断,利益垄断,思想垄断,那么,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就没有立足之地,不仅少数成员垄断着幸福的通道,而且整个社会的幸福导致最小化。没有竞争,没有创新,没有公平,不尊重人权,不尊重市场,民主法治荡然无存。目前,中国与后者正在渐行渐远,但是与前者差距相当大。也就是,只有在极少数时候,中国这个国家才正常,而绝大多数时候还很不正常。所以,二十一世纪,对中国而言,是改革攻坚的世纪。

 

5.不强求所谓的最好,发挥自己,享受就好。试想,人本质上都是普通人,这一片片不同的叶子,这一种种不同的味道,谁没有独特的价值。至于局外人说谁高谁低,真没啥意思。说白了,还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感受时代,反映时代,如此而已。而且,不需要拔高,不需要贬低,尽量是什么就是什么。即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真善美,需要坚守,而首先要摆脱假恶丑的诱惑。有时候,被假恶丑诱惑了好一阵子。幸运的是,良心突然发现了,回归真善美。说实话,这种情况谁没有经历过。所以,不怕犯错,就怕没有改正错误的良心发现,而这其中还包括智慧和勇气。

 

6.正因为我把读书看作一项重大而神圣的事业,所以才会有“此身只为读书老”的深切体悟和矢志不渝。大抵算来,读书的岁月在起起落落中也有三十二年了。可以说,其间什么罪都受过,什么福都享过,而能够真正有机会读一辈子书,我感觉相当幸运。再一个,不管旁人怎么看,反正我本人觉得:读书很有使命感,很有幸福感,很有成就感。当然,我近十几年读书主要是围绕经济学向四处伸展。说到经济学,我认为在市场经济这个庞大体系中,企业家和科学家是男女主角,而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是男女配角。只要他们各自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比较优势,那么市场经济就有活力。否则,角色混乱,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如果要问谁是市场经济这部戏的导演,那无疑是高不可攀又深不可测的“无边大道”。

 

7.报答亲恩,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生弘法,譬如星云大师;可以是宣传文化,譬如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是经营企业,譬如李彦宏;可以是造福百姓,譬如习近平。换句话说,光宗耀祖也是实实在在报答亲恩。当然,做大事是光宗耀祖,做中事也是光宗耀祖,做小事更是光宗耀祖。只要遵守法律和道德,有自己的事业,都是好儿女。

 

8.我接触网络非常晚,三十六岁才学会上网。过去,只知道埋头读书,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总以为动笔过早,是对读者不负责任。但是,当我发现网上比我年轻的人都写了不少文章,而且都受到了热烈好评。这样一来,我才拿起笔,一篇接着一篇,断断续续写了一百多篇,随之引起了网络轰动。三年多来,成千上万的读者在议论,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说到这里,我由衷感激人大经济论坛和天涯经济论坛,是他们打造的优秀平台,给了我这个穷书生以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当然,我不会忘本,会本本分分扎扎实实永远做一个读书人。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我而言只真不假。说白了,论坛只是露个脸,而最为关键还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9.知识分子,起点是读书,过程是读书,终点还是读书。论及成就,依然是读书。我们知道,农民一辈子在田间耕作,供应和丰富大家的营养。要我看,成就不亚于其他阶层。但是,在中国,他们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坦白讲,这相当不公平。如果有更多的良心发现,知识分子应该为他们多说几句公道话。可悲哀的是,普遍情况却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甚至有不少人明哲保身,奉行什么“领导不爱听的话不要说,老百姓不爱听的话也不要说”这样的两不说原则。当然,读书人肯定有自己的难处,但是说与不说还得凭良心。至于祸福,不要过于看重。古人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认为,今人不应该输于古人,要继续发扬这种忘我利国的精神。不过,这里的国家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而不是某个集团的国家。

 

10.学术是自由开放的场所,凡有兴趣者皆可进入。至于研究的路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以门户之见,进行恶毒攻击,甚至有损人格,那就不仅仅是践踏学术和亵渎学术,而且是违背良知和侮辱自己。所以,要自尊。

 

11.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在民间独立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经济研究。如果中国有独立经济学家这个行当的话,我本人勉勉强强算其中一员。另外,我虽然是学物理出身,但是不热衷运用数学来研究,坚信直觉可以打开洞彻人性之门。

 

12.现在的中国社会相对自由一些,开放一些,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即要怎样生活,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所以,自由平等的现代理念已经渗透进来了。那么,做研究,也应该坚守此理念。

 

13.大凡读书人,都有个人的特点,或天然具有某种可取之处。也就是说,每个读书人都有其自身天然具有的独特价值,只要你善于发现,总可以找到。可以想见的是,只有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才会错误地认为某某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14.寒窗三十又二年,心中圣贤是师表。此身只为读书老,学者本色将永葆。

 

15.中国是落后国家,尽管近三十年小有进步。也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现代化,我们总体上还处于模仿的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自生创新能力。所以,这么多年经济研究,很难在学术前沿取得突破和进展,也就不足为怪了。

 

16.有个别小年轻不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动不动就从理论创新的角度,让前辈学者拿出干货。殊不知,中国还处于引进模仿阶段,而硬性要求只有进行了理论创新才能如何如何,本质上就属于关公战秦琼之类无视历史的天大笑话。

 

17.当下,中国经济学家的价值不在于理论创新,而在于引进模仿和传播应用。过去,我们是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政府指令运转整个国民经济,以致于文革结束后濒临崩溃。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扭转局面,回到经济建设的中心上来,并决意启动改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老一辈经济学家和后来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冒着风险,顶着争议,不畏困难,三十多年来,充当改革开放的吹鼓手,发挥了笔杆子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事后看来,有理论家的本色,而且当之无愧。

 

18.试问,青年经济学家与老年经济学家有什么显著区别?在我看来,青年经济学家是屡射不中的射手,而老年经济学家是百发百中的射手。而且,青年经济学家跃跃欲试,动不动就出手;老年经济学家深藏不露,轻易不出手。为什么?无他,惟手熟尔。也就是说,经济学是经验科学,经验的多寡决定着技艺的高低。所以,张五常先生说,经济学是老年学问。之所以青年经济学家少不更事,才需要长期历练,不断充实自己,以求深谙理论的奥秘,并拥有洞察现实的眼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青年经济学家只有近虚心远骄傲,以老年经济学家为师表,动真心思,下苦功夫,持之以恒,永不自满,才能发挥自己,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