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多彩凡尔赛


  在巴黎市区的西南部有一座皇帝宫殿叫做凡尔赛宫。市区内的罗浮宫是皇帝的正式宫帏,而凡尔赛宫则是皇家的园林别墅,又称为夏宫。皇帝到夏宫并非完全是度假,常常利用夏宫作为行政中心,所以在凡尔赛宫的周围也建起了很多政府办公大楼和王公贵族的住所。

  西方皇帝与中国不同,中国的皇帝除了有皇后和妃嫔,后宫还有“佳丽三千”,而法国的皇帝除了皇后,理论上就没有别的女人了。当然,几乎历代的皇帝都有情妇,这是公开的秘密,但是轮着同女人睡觉,法国皇帝在制度上远远不及中国皇帝那样名正言顺和方便,因而凡尔赛宫就应运而生成为皇帝和贵族寻欢作乐的场所。传说住在凡尔赛宫的皇室成员经常请附近的村妇到皇宫唱歌跳舞,甚至放下架子跑到附近找村姑﹙多数情况不是强抡民女﹚。在皇帝的带动下,法国人就浪漫了起来,以至到了民主共和,政治人物很多都有情人、有私生子,而民众也不太深究。

  凡尔赛宫的建造有一段传奇。在路易十四皇朝初期,皇帝还很年轻,王公大臣对皇帝并不敬畏,不少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搞独立王国。其中,最突出的是财政大臣,他用国家的钱财为自己在郊外建造豪华别墅,其样式的新颖,结构的精美胜过城里的皇宫。建成之后,他邀请王公贵族参加落成庆典,还把年轻的皇帝请来作嘉宾,这位财政部长的作为,简直如中国秦始皇时代的吕不韦。皇帝参观完这座豪华别墅,表面上赞扬财政大臣能干,还叫他把设计师、建筑师和各种工匠留下来,也替皇家建造一个园林宫殿,这就是后来的凡尔赛宫。财政部长拿国库的钱来为自己建花园别墅,还高调地请皇帝和王公大臣来参观,实在太过张狂。因此,路易十四下令对财政大臣进行清查,不但没收了他的别墅,还让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余生。后人把财政大臣的庄园称为小凡尔赛宫,一般的旅行者是很少到这个地方来的。

  我如今讲的凡尔赛宫,是后来皇帝建的那一座 。到了我参观它的年代,早已不复帝皇时代的豪华,此时只是分作几个不同专题的博物馆而已。一般游客由于旅游线路所限,是不能细看专题博物馆的,只能看看皇帝皇后起居的地方,讲解员如同山泉倾泻般的解说,令边走边听的游客无法听到要领,到过凡尔赛宫的游人一般很难得到深刻的印像。所以,参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前最好看点有关书藉。以我的认识,凡尔赛宫有几个历史亮点:

  一是年轻的皇帝从财政部长的贪腐,挖掘出了更大的享乐资源,小凡尔赛宫虽然从规模到气势都比不上皇家的宫殿,但它的起因和影响却很深远,历史常常出于偶然,也常出于大人物的一念之间。所以,看完大凡尔赛宫,最好也看看小凡尔赛宫。

  二是凡尓赛宫建在村落之间,便有了我在上文说到的皇帝找村姑的故事,令法国在欧洲较早移风易俗。贵族放下身段同平民接触,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淫乱,日子长了,贵族与平民便拉近了距离,从而让平民觉悟,鼓吹人性,倡导人权。当年皇室成员与地方靓女在郊野篝火歌舞,想不到会改变整个国家的思想文化。

  三是平民思想的堀起,导至较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也令法国在世界上最早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是最早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事件,而这一事件的中心就在凡尔赛宫,我在中学上历史课时读过这一章,而且看过革命政府在凡尔赛宫开会的图画。不过,起事不久“巴黎公社”就失败了。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虽然为世人所向往,但美好的理想同衣食住行有很大距离,推翻了资产阶级,工人一时无业可就,革命政权的公平议事和平分米粮实在解决不了社会的大问题。不久,资产阶级反扑,“巴黎公社”就站不住了。当年拿着枪去进攻“巴黎公社”的多数还是工人和农民。如今“巴黎公社”的政治遗产仅存一件,就是今天仍然有人庄严地高唱的国际歌。

  第四个亮点和我们中国息息相关,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开的“巴黎和会”,开会的地点就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大厅。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酣的时候,我国的北洋政府支持英法美联盟,宣布“参战”,胜利后我们也成了战胜国。当时中国的领导人以为打败了德国,就可以将德国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来所得到的权益收回来。当时中国政府派代表前往巴黎力争,还委派德高望重的学者、政治家梁启超到巴黎作民间外援。但当年中国没有统一的政府,北洋政府和南方政权意见不一,让日本帝国主义钻了空子,日本人竟提出要把德国在华权益转让给它,又对北洋政府施加压力,从而激发起中国人民争国权、抗外侮的 “五四运动”。 这一爱国运动,牵动了全中国,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而它的源头就是帝国主义欺侮中国人的“巴黎和会”。

  如今凡尔赛宫仍然巍峩壮美,但早已失去了王者之气,每日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只把它当文化和文明来欣赏,很少有人追问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