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国内A股市场由金融股领头开始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反弹行情,与此同时,经济数据也在一片恐慌声中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好转。唱空者跌破了眼镜,被人们所嘲笑,复苏之声再起,房价也跃跃欲试再探新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山人慢慢道来:
本轮危机的根源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我们要谈经济是否开始复苏,首先得看看本轮危机的根源是否得到了解决,本质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那么真正的复苏才有可能;如果本质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那么形势暂时的好转也是正常的现象。那我现在看看,本轮危机的根源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又或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呢?
由于很多读者并没有系统的看过我这个不入流的草根的观点,我再简单的重复一遍我从07年以来一直在强调的本轮危机本质的基本观点:本轮危机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贫富分化加剧,导致购买力不足所引发的危机。全球的普遍性是商品中资本价格、资源价格比例过高,劳动力和经营收益过低,税收无法有效完成二次分配功能,所导致的商品流通无法持续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特殊性是商品中资本价格、资源价格比例过高,税收二次分配功能颠倒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二者略有区别,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相同,就是购买力不足所导致的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对照前一段危机爆发的原因来看看2012年,导致国内危机的一系列问题是否开始得到解决:目前资本的价格是否下降了呢?我们看到2012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而房租、商铺的租金却开始了开始飞速的上涨。市场利率居高不下,银行利润虽然增速减缓但仍然是暴利行业。由此可见商品中资本的价格所占比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下降;资源的价格我们看看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看看电价、水价、油价,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仍然是居高不下;那么我们的税收是否实现了二次分配社会财富的功能呢?必须承认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人口就医的压力,这个举措的确在化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上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投入的资金和产生的作用对老百姓收入水平的影响仍只是杯水车薪。而养老金缺口的问题财政一毛不拔,在社会上引起的不安,远远抵消了新农合所带来的正能量;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根本就没有打算从税收中拿出财富来分配给民众,而是迫使企业将其利润更多的分配给劳动者,也就是说劳动力价格和实体企业经营收益过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用企业利润补贴劳动力价格,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搞死了企业难道就能让劳动力的价格在商品中的比例得到提升吗?这岂不是一件很滑稽的闹剧?
劳动者收入占商品价格的比例是否合理,决定了消费能否持续进行;而实体企业的利润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否持续;目前这两块都难以持续,唯一能够苟延残喘的自然只剩下了政府投资在继续独力支撑经济的增长,恰恰是这个政府投资,却在继续制造贫富分化和积蓄债务风险。现在,问题很清楚了,导致危机的根源丝毫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危机会凭空消失吗?不要什么高深的道理,请大家用脚丫子想想就该明白了。算了,我还是把话说明白些吧,很多人的脑子真的还不如脚指头:我的意思是,只要理论上国内的这场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这场危机就一定不会消失,无论发生什么现象,不管经济数据有多好,市场有多红火,我们都不要去考虑复苏,不要畏惧,不要被现实蒙住了眼睛,要坚信逻辑的正确性,坚信中国经济一定会陷入大衰退,在经济数据每次出现好转的时候都要勇于做空。
量化宽松是否能够缓解危机
我前面所说的发生危机的原理,只是在货币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资本、资源、税收、劳动、经营在商品中的配比失调,导致商品循环无法持续所产生的危机。那么如果在这个循环中凭空注入资金,能否缓解危机乃至彻底化解危机呢?
我们想起了近年来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
话说有个小镇,个个债台高筑,一天来了一个旅客,这个旅客停完车,进旅馆打算住宿,于是放柜台上1000元押金,就上楼挑房间,旅馆老板拿起这1000元过街还给肉店的1000元肉的欠款,肉店老板拿到1000元于是拿去还养猪店的猪的欠款,猪店的老板拿着1000还给生产猪饲料的原料款,原料款的老板拿着1000元的钱还给嫖妓小姐的欠款,小姐又拿着这1000去还旅店老板的住房费。旅店老板拿到这小姐的1000元顺间,旅客刚好从楼上没看中房间下来。于是又把这1000还给旅客。旅客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帮所有人的欠债都还清了,而他却没有支付一分钱。
这个故事看似解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大家都负债累累,导致商品的流通无法持续,那么此时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面注入一笔资金,买入正在下跌的资产,随着资产价格的企稳回升,大家的资产就从负债又变成了正资产,这样大家又可以向银行贷款用来消费了,商品的流通和循环又得以持续进行。等到商品的流通重新进入正常状态后,美联储再收回注入的货币,这样总的看起来和那个小镇的故事一样,美联储并没有增加货币的发行,但却成功挽救了一场债务导致的危机。
那么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区别呢?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能否缓解危机,挽救美国经济呢?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这个故事的最大区别是:故事中小镇里的每个人虽然都负债,但是他们同样拥有债权,注入资金自然能够盘活整盘棋。而现实的状况则是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多数人处于负债的状态,刺激政策没有改变贫富分化的实质,仅仅是注入资金,虽然可以暂时刺激消费,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在他们增加消费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负债;另一方面少数人聚敛财富的速度并没有减缓。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累积、延缓了。其后遗症是由于实体投资并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导致大量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资本和原材料市场中四处流窜,一方面流入其他国家推高别国的通胀,另一方面推高原材料的价格,随时可能引发美国国内的通胀。
这些现象已经在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比如在量化宽松政策的初期,资金并没有充分流入实体经济,这些消息在美国国内也曾经报道过;美国股市在危机中不断创出新高;美元流入其他国家推高别国的通胀,推高资源价格,这些也有目共睹;美国为了压制通胀,甚至一度施加政治压力要求沙特增产石油,以图压制油价的上涨,避免量化宽松政策的彻底失败。这些后遗症实际上已经显露出来,美国国内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美联储将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定为失业率下降至6.5%或者通胀率上升至2%。失业率下降至6.5%意味着量化宽松政策达成目标所以要退出,而通胀率上升至2%意味着这一政策的失败,美国也将被迫退出(很多人只一味关注美国的失业率指标,而忽视了通胀率上升美国也将退出量化宽松这个因素,是非常危险的)。由此可见,美国国内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利弊有着很清醒的认识。
既然理论上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美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呢?这问题我们还得再讲另外一个故事:有A和B在林间散步,突然他们发现一只狗熊向他们袭来,A拔腿就跑,B就问他:“你干嘛要跑啊,我们怎么可能跑得过狗熊呢?”A边跑边回答说:“我虽然跑不过狗熊,但我必须跑赢你。”
我们可以把美国假设为A,中国假设为B,虽然他们跑不过经济危机这只大狗熊,但只要跑赢中国就可以转嫁灾难,这才是美国坚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美国、欧洲、日本竞相贬值自己的货币,引起世界恐慌的根源。
至于美国如何通过量化宽松来实现转嫁危机,中国接下来将要面对何种局面,我在后面会详细分析,目前我现将这个问题搁置,先说一说,中国经济是否存在主动性的货币超发这个问题。
量化宽松是否能够缓解危机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