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奶粉国外限购的耻辱谁来雪?——布衣说时事之20


 

 

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国人关注的中心问题了,也难怪,民以食为天嘛。吃的东西安全无保障怎能不叫人心焦呢?尤其是几年前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产奶粉的质量始终没能取得国人的信任。在这个问题上,百姓倒真是想得开,国产奶粉质量既然无法信任,那就只能买进口的奶粉了。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再过紧日子,也不能苦了婴儿啊。于是,进口奶粉成了抢手货,多贵也剩不下。遗憾的是,既使这样的选择也被封堵了,那些看到进口奶粉商机的生意人,马上开始了仿冒进口奶粉的营生,使那些可怜的普通百姓花了大价钱,得到的依然是貌似洋玩艺儿实则国产的货色,信任的大厦再次被彻底摧毁。如此反复博弈的结果,国人对国货和在国内进货渠道购买奶粉都失去了信任,转而外购。先是去香港采购,遭到限购封堵之后,又转向海外。这股由中国人在海外掀起的奶粉抢购风潮,迅速波及欧洲、澳洲、美洲的许多国家。

为了应对这股浩大的抢购风潮,保证本国市场供应的稳定,继香港之后,又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德国、丹麦、英国、美国等进行了限购奶粉的政府干预。这股由中国人担心国产奶粉质量安全而在国际市场上抢购奶粉的风潮,成为近期国际市场少见的市场异动现象。中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其食品供应出现了恐慌性去国外抢购,这的确是个太严重的国际问题了。中国如此之大的人口基数,奶粉的消费问题如果统统转嫁到国外,对任何一个国家说来的确无法承受,无异于一场灾难啊。被逼无奈,为了保证本地婴儿的奶粉供应,人家只能祭出限购的招数啊。而从我们国家的角度上说,这简直就是国家的奇耻大辱啊,一个堂堂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一个口口声声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却连婴儿的奶粉供应都要依靠国外的渠道供应,这是何等的荒诞与离奇啊。

作为一个企业人,我实在想不通,奶粉这种婴儿食品有多么高深的科技含量,竟让我们这样一个卫星上天、高科技实力已经跻身世界一流的国家,却在这样一条小小的阴沟中翻船,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啊。在乳业产业中,这些年我们已经打造出了很多鼎鼎大名的企业,伊利、蒙牛、光明、三元、贝因美,这么多的企业集体蒙羞,却不见哪一家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实,让国人对国产奶粉重拾信心。这样的情况实在有些不可思议!面对行业危机,如何能重振行业信心,这真的有那么难吗?坦白地说,在中国从事食品行业,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市场,有那么厚重的刚性需求要满足,这是怎样的幸运啊。即便以前产品的质量出现过问题,怎么就从此一蹶不振了呢?这的确是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以往那么多赫赫有名的行业精英为何不站出来,危机够严重,但机会也是无限巨大呀。那么多的中国宝宝在嗷嗷待哺,外国人像惧怕瘟疫一样拒绝着中国的购买力,作为国家经济的脊梁,中国的企业为何还不见实质性的作为呢?

作为一个公民,我还要说说政府的作用。我们的政府历来在经济活动中管的很多,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尽管实际的效果并不好,但始终没有放弃自身的责任。国五条的推出,被公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我觉得也是最失败的一次,不仅没有有效地抑制房价的上涨,反而造成了市场的恐慌,推高了房价。即便如此,我们朴实的百姓还是很宽容,至少能说明政府还是希望把市场搞好吧。可乳品市场的问题,政府在哪里呢?目前中国抢购外国奶粉已经演变成国际事件了,引发了那么多国家政府的纷纷限购行为,如此大事件我们的媒体当新闻报道了,但深入的新闻分析和市场跟踪挖掘却不见踪影。政府的态度如何,怎样化解危机,这些本应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却似乎与谁都没有责任了,这样的怪象说明了什么?它只能说明有关政府部门不作为!或许有关领导对此并不认可,甚至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却被说成不作为,觉得冤枉。果真如此,那就将所做的工作、面临的困难、以后的前景会怎样等等,给国人一个交代嘛。我们的百姓真是好啊,自己的孩子没有奶粉吃,他们没有去和政府闹,而是自己想办法,但如今处处受限,还是该由我们的政府来为民、为我们的孩子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