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鱼翅背后,商业伦理拷问!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鱼翅向来倍受追捧,并一直是奢华的代名词。然而,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你吃到的根本就不是鱼翅,而是几十元一斤的人造合成翅,或者是用“鱼翅精”调成!我国鱼翅市场存在重金属超标、三无产品、人造合成、真假混合、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六大乱象”。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2012年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2012)》显示,人们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物价水平、食品安全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据调查显示,89.3%的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54.1%的人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不满意”。可见,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已经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豇豆;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洗虾粉、一滴香、鱼翅精,这些不断涌现的“新鲜名词”让公众加深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前一段时间农夫山泉频陷质量门令消费者心头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知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讲到,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和制度都是属于“补丁”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但前置预防的效果却不理想。也许我们也应该谈谈另外的约束机制,比如商业伦理。
所谓商业伦理,就是商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核心内容是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商业是互通有无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是,这种活动却有可能对客户、消费者或自然界造成危害,进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遗憾的是,目前笔者看到甚至有百年老店、著名品牌也在违反商业伦理,做出短时的行为,甚至民间有了:鳖精没有鳖,驴胶不含驴的说法。
不光是上面的传言,我前几日看报,还看到了一则“一滴香”的信息,令人毛骨悚然。好像是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和制度都是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但前置预防的效果却不理想。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治本。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重农抑商”,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提到商业或商人,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无商不奸”、“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就是和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骗等联系在一起的。再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商业伦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MBA、EMBA等专业的商业教育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商业伦理道德课也是缺席的,或者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谭小芳女士审视国内商业人文环境,通过一系列血淋淋的案例唤起广大员工深埋的德性情感及对生命的无尽怜惜,彻悟“商亦载道”——从商亦如从文,“商者”,同样应承载道义、责任、使命与良心;推动商业伦理的重建,复兴商业社会之人文精神。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在中国古代,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管仲。他提出:“中情信诚则名誉美矣”(《管子·形势解》);“贤者诚信以仁之”(《管子·势》);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认为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讲过了诚信,我们再看看诚信领导力——诚信领导力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是正直,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的厚黑学——其本质就是做痞子加奴才。一般来讲,体制内的人在公开情况下只做两种表情:一种是亲切关怀状,一种是伟大光明状,除了这两种表情,面部肌肉最好是瘫痪。因此,所谓的“扑克牌脸”在体制内生存的能力是最强的;第二重是胸怀,但中国的大环境却要求人们讲究城府、胸有丘壑,城府和胸怀常常是矛盾的。所谓口蜜腹剑、含沙射影、阳奉阴违,都是城府而不是胸怀。我们大多数人心里想的是A,说的是B,做的是C,这样生存能力反倒更强。你要是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的“直人”,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可能活得——穷酸、潦倒。
伟大的商业游戏需要伟大的诚信,伟大的诚信造就伟大的商业和商人。做人和经商的最高理念、最高规则、最高能力和最高境界是坚持诚信,是至诚至信。做大做强企业的成功法则和制胜之道,也是如此。企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都把提升企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形象视为扩大企业财富、增值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实践证明:企业信用、企业形象工程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精神文明的有效手段。
许多公司,工厂大门口写的是“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真诚到永远”、“诚信就是企业的生命”等等,可是问题屡出不禁,质量管理极其混乱,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把诚信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和用户的口号,当成了自己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遮羞布!企业的诚信到底是什么?是企业领导的口头禅?是写在墙上掩耳盗铃的装饰品?是销售的策略?是应付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遮羞布?诚信的对象仅仅是产品和用户吗?诚信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吗?
著名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如今的社会中,建立于诚信基础之上的竞争、对抗,甚至是交流、合作还有多少呢?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形形色色的律法来约束大家的信用底线。在市场中更是如此,同对手尔虞我诈,为了利益最大化,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诚信,在企业的组织内部,员工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为了名利二字可以自食其言并不以为耻。我们现在的社会氛围甚至嘲笑讲信用的人,认为他们很愚讷,似乎耍小聪明,随风就势的人才是能人、智者。
诚实守信适用于各行各业——对于党政干部来说,应当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注意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廉洁自律,勤俭奉公,说实话,办实事,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隐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在职业活动中,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重合同,守信用,杜绝缺斤少两、偷工减料、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对于会计统计工作者来说,要恪守“不做假账”的原则,实账实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等等。
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孟子把“信”视为用以维系儒家“五伦”的伦常(基本伦理规范)之一。
领导干部要赢得下属,必先给下属以真心实意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它本身包含了“诚”与“信”的辩证统一。领导干部对下属越信任,下属越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谭小芳老师送各位领导者一句话——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企业经营,诚信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