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是纪念清朝古农学家杨双山杨老夫子的寺庙会,家乡桑镇的人称作“四月四会”。在清末及民国年间,每年的“四月四会”,县老爷都要在乐队的伴奏和随行人员的陪伴下,前来祭拜杨夫子,双山寺的所在地桑镇街道热闹非凡,除了本地人外,周至、户县、武功等邻县区的群众都到此来逛庙会,同时顺便购买夏忙所需的镰刀、草帽、木杈和扫帚等用具。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村中的老人就经常给我们小孩子讲杨夫子的故事。传说杨夫子博学多才,除在农业科学发展上有很深的造诣外,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夜观天象,预知来年种哪种农作物可以取得好的收成。有一年,他的妹子生孩子满月后,按照习俗到他家熬娘家,晚上听到他站在院中说今年成黄豆,回家后就将自己的土地全部种上黄豆,并获得很大丰收。杨夫子知道后,就问他的妹子为什么全种黄豆,他的妹子就说明了原因。杨夫子非常生气,当时就叫他的妹子立即回家,永远都不要再登他杨家的大门。我多次问老人,杨夫子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呢?有些老人说,天机不可泄漏,如果他说了,老天爷就会罚他,短他的阳寿,他就不能成神仙了。据说杨夫子是在闭关后,手里拿着书,坐在椅子上修炼时去世的,闭关地点在他的寺院后的窑洞里。他曾经告诉他的女儿,在他闭关后的一百天后,他就会坐化成神,家人就可以去看他,他就坐在窑洞里看书。结果他的女儿实在太想父亲,在九十九天就将封闭窑洞的一块砖抽了出来,结果一股青烟冒出,杨夫子就从椅子上倒了下去而没有坐化成神。我又问老人,为什么只差一天就不能成神仙呢?老人说,气冒了,当然就不行了。从小到大,我一直疑惑不解,既然成神与泄露天机无关,那他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呢,让每家每户都多打粮食,那多好。抱着这种想法,每年的“四月四会”,我都带上母亲给的贰角钱,逛完庙会,吃遍会上的豆腐酪、凉皮子、热甑糕、石枣等小吃后,就到桑镇街道西边的杨夫子坟上去玩。听老人讲,杨夫子的坟是假坟,他的真身就在他当年闭关修炼的窑洞里,而他的寺院也成了桑镇小学。一年又一年,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陪伴着他的神灵度过每一天。
杨夫子坟的东边是王母宫,每到四月四这一天,七里八乡的老太太拿着香火、纸衣纸钱去祭奠杨夫子,象敬王母娘娘一样,给他烧香、磕头、化纸钱,窑上窑下,简直是人山人海,我从来都没有挤到他的香案跟前去过,只能站在窑洞上边的土崃上向下张望,而自己的疑问也从来没有人替我回答清楚。直到后来我进了农学院,在校方给新生做的农学史报告中,我才知道杨双山杨老夫子是我国清朝的古农学家,曾引导家乡农户发展农耕,种桑养蚕,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逐渐明白,杨夫子因何不告诉大家他所观察到的五谷丰登迹象,他不是怕老天爷惩罚,而是因为万物生长、五谷杂粮都要有一个物质和生态平衡,不论是玉米、小麦,还是黄豆,都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谷物,如果单种一种农作物,供大于求,就会贬值,农民可能丰产不丰收,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前几年,各地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有的地方发展果业,鼓励群众建苹果园;有的地方发展蔬菜产业,广建有辣子种植基地,大蒜种植基地,各种蔬菜种植基地等。当时民间就开始流传一个顺口溜:今年的辣子,明年的蒜,后年的苹果垫猪圈。就说我的家乡桑镇,生产的辣椒本来非常值钱,价格每斤曾经卖到十元钱,群众大面积种植辣椒后,辣椒每斤只卖到二元钱左右。在以后的几年里,大蒜曾经放在地里无人去挖,每斤卖到捌分钱,苹果每斤卖到伍角钱以下,真正应了那句顺口溜。
我的工作地号召群众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虽是好事,却也做出了不少荒唐事。2010年,芹菜价钱比较好,特别是西芹,产量高,烹调面宽,销路特别好,主管部门就鼓励群众大面积种植西芹,结果到2011年芹菜丰收后,怎么也卖不出去,侥幸卖一点,卖的钱都不够付雇佣劳动力的工钱。为了减少菜农的经济损失,主管部门只好动员各单位职工集体购买,每人一大捆,足足有二十多斤。回到家后,我又是蒸芹菜疙瘩,又是包芹菜饺子,做酸芹菜面,凉拌芹菜,芹菜炒肉等,整整吃了两个多星期的芹菜,吃得孩子不住地提意见。
至此,我从心里佩服杨老夫子遵从自然、维护物质平衡、生态平衡的理智和科学态度,虽然他没有成神,只是一个凡人,但二百多年来,始终受到家乡人民的敬仰、祭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他的这种品格仍然值得我们这些从事农业生产和科学推广的后辈们很好地学习、效仿。
话说杨夫子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