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的未来做准备
以1997年判明基础养老金编号导入时间的养老金登记问题为起端,人们对老龄社会的忧虑一下子严重起来,对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而实际上,在这之前,人们早就开始在慢慢担忧起未来的前景了。
“生活定点”中的“满足于将来的保障(养老金、保险等)”的回答率一直在走低,到2008年探底到4.3%,达到了历年的最低值。相反,“这个世界让人不安的事情很多”的回答率,在近10年里一直在70%的高位上“居高不下”。由此可见,日本现在一直处于高度不安的时期,真让人感到前途黯淡啊。
但尽管如此,人也并不是一直消极地惶恐不安。
如下页所示,“希望在包括健康诊断、预防在内的医疗上花钱”的回答率呈现出一条上升曲线。由此可以读解出人们“自己的身体自己爱护”这样的态度。未来,已无法避免地将进入老龄社会,为迎接这样的未来,生活者已在开始为“自守自营”的生活做准备了。
自费教育
接下来是教育问题。如果您是中年以上的人,一定还记得,日本的儿童教育水平曾经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而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一家名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机构,有一个从2000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调查”,以15岁的青少年为对象,对世界各国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比较评估。从“数学”、“阅读”、“科学应用”三个项目的测试结果来看,日本的孩子,数学从第一位降到第六位,再降到第十位;“阅读”从第八位降到第十四位,再降到第十五位;“科学应用”依次是第二位、第二位、第六位。基本上都是呈下降趋势。给人的感觉是:“真糟……”
“生活定点”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样的危险意识。如下页的数据所示,我们正在丧失“对先进教育水平的骄傲”。与此形成对照的呈上升趋势的回答率是“希望在孩子的教养、学习上花钱”。同前面介绍的重视健康的情况一样,在智育上,人们的自我责任意识也很强。无论是身体还是头脑总还得靠自己花钱……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从这里也可以一窥开始对未来做准备的生活者的态度。
从“朋友式家庭”到“严肃型家庭”
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这是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家庭的普通形态。后来,传统的角色分工型的夫妇关系瓦解,不受制度性角色的束缚,建立夫妇各自追求自己志向的家庭,成了普遍的趋势。如同兴趣相投的伙伴,彼此有着像俱乐部成员般距离的夫妇、亲子越来越多,也就是人们说的“朋友式家庭”模式。
打着“新型家庭”的幌子,营建“朋友式家庭”的是“团块一代”的人。但是,他们在迎来退休年龄的同时,也开始接近这种文化的终结,这从“生活定点”的曲线就可看出来。
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那样,通过教育投资让孩子自立,大人为了不给孩子带来麻烦爱护自己的身体——家人一起努力的家庭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为了在严峻的时代生存下去,必须营建一个超越朋友关系、家里人人都尽力、类似于“工作团队”般的家庭。“朋友式家庭”重新回归“严肃型家庭”,“心的曲线”显示出家庭模式正在转型。
会选择,才是生存“王道”
曾经读到过这样的报道:谷歌一天要处理超过20千兆比特的数据。要知道,十亿比特的1000倍的信息量是一兆比特;而一兆比特的1000倍才是一千兆比特。一千兆比特就相当于一张日报100万年的信息量!此外,认识一千兆比特的概念,还可以举出相当于“2000万只带有4个抽屉的文件柜,而每个文件柜都装满文字密密麻麻的文件”、“Facebook上100亿张照片”,等等。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如何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掌握主动权,自如地获取有用信息,这是我们的日常课题。看了下页的曲线示意图想必您也能明白,现在信息多已变得没什么价值了,而与此相呼应的,是日益上升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度。现在已不是享受信息的时代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前我们所说的“读写能力”,现在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信息的发送和接受的基础能力。将来,接受什么、过滤什么、信赖什么等,这样的选择能力就成为人的“读写能力”了。
您有没有给自己买过礼物?
近来,在电视节目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买了○○,作为对自己的物质奖励。”您呢?有没有给自己买过礼物?
追踪“生活定点”的数据,我们发现,曾经奖励过自己的人大大增多了。特别是女性,2004年后,超过了50%。这也许从反面证明了平日的生活有多严峻。正因为现在是一个常被无法预见明天的不安和烦恼折磨的时代,所以才要加油,而为努力加油的自己买礼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从曲线的动向来分析,这样的趋势似乎今后还将继续发展。除了宝石、时装外,旅游、非日常性体验也很引人注目。甚至,还可能会有为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上学、为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而自我钻研等,也会成为“对自己奖励”的消费。
有了这样的视点以后,就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传统的产业门类,比如,对首饰和DVD、豪华旅游等,可以重新定义为提供“自我奖励”的产业。
“波状曲线的观察法”小结
英国的报社口号中有一句叫作“用YTT写报道”。Y就是YESTERDAY,T即TODAY,另一个T是TOMORROW。报纸虽然是报道眼下发生的新鲜事,但在写报道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为何会发生这件事”,关注到以往的变迁;还要设想“这件事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种将现在发生的新鲜事置于“为什么会这样”和“以后会怎么样”之间的思考方法。
人们常说要“扩大视野”,给人的感觉是人对于空间的远近比较敏感,其实,人还有时间意义上的视野。所谓时间轨迹的观察法,就是要扩大时间视野,掌握YTT的力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一节里,我们以时间系列数据为素材,回顾YESTERDAY发展到TODAY的进程情况。如今日本人的焦虑不安已达到了顶峰,其背景包括:老年保障和教育的崩溃、家庭的不稳定、信息爆炸等。“生活定点”的轨迹,描绘出的是这样的“箭头符号”,即人们希望依靠自己的资金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认为应该为发奋的自己加油,赢得他人的赞赏。从依靠别人到自力更生,建立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轨迹指向的就是这样的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