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标准与产业生态


从产业标准的角度看产业生态,才能真正理解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是现象,产业标准是本质。基于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的领航者构建了产业的公开标准,这是产业生态的第一层。基于公开标准,形成了一大批小型创新企业,进行局部创新和内部标准,这是产业生态的第二层。在此之外,是产业与终端用户的连接层,或称集成层,解决产业和用户的密切结合问题。最后一层是用户,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购买者,还是新的需求的提供者。不同层次的竞争状况不同。第一层次,是高度垄断的,追求垄断利润。第二层,是有限竞争的,追求创新利润。第三层,是同质的大规模竞争,追求销售利润。最后用户追求良好的功能和体验。用户在使用后,又提出新的需求,最终反馈给第一层,推动公开标准的版本升级和技术革新,形成产业生态循环。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产业都有自己的生态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创新者、组织者、流通着、交易者、使用者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承担自己的责任,推动产业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稳定发展。在这个循环中,每个参与者利益和责任均衡、投资和收益均衡、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相近。一个新型产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寻求产业生态循环和生态平衡的过程。这个循环形成了,这个平衡找到了,这个产业就成熟了。全球经济的主体是由大量的成熟产业构成的。成熟的产业循环保障了我们可以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长远的安排和正常的生活。稳定的产业循环和产业平衡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稳定的生存条件,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产业循环经常受到人类自己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还经常打着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的名义。产业循环的破坏就是产业危机。在正常的产业循环中,每个环节都有其自治能力。通过经济的比较优势淘汰落后、奖励创新,是产业生态实现新陈代谢。产业危机的来源之一就是产业循环的新陈代谢被阻止。价格控制包括价格限制和价格补贴就是阻止产业新陈代谢的强制方法。长期的价格控制导致一个产业萎缩甚至死亡。宏观调控是制造产业危机的另一种方法。任何调控最终都要落实在产业的某一个环节。所谓的调控就是对产业循环的某一环节进行刺激或进行压制,使那个产业在一定时期萎缩或者疯狂,其效果就是打破现有的产业平衡,制造产业危机。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些当权者要拯救某个产业或要振兴某个产业时,那个产业的危机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