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民谣中的廉守意识
钟昌斌
岚皋的百姓曾遭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欺压,当地的人们历来对贪赃枉法者深恶痛绝。要说清朝中期开始流行于岚皋的民谣《单看钱不钱》中“有理50板,没理百吊钱,官司展不展,单看钱不钱”,是岚皋人对统治者的腐败行为还停留在半公开状态已经表现出嘲讽的话,到民国流行的《民国农民歌》“种的庄稼是县长的,养的儿子是老蒋的,养的女儿是官长的,喂的鸡鸭是保长的,你若不信,去问联保主任?”正是对那种赤裸裸的腐败进行着无情的鞭打。这两则民谣透彻的告诉人们,在岚皋民间在不同历史时期并没有对官场的腐败行为袖手旁观,这里的百姓在锻造自己心目中的清正廉洁偶像的同时,难能可贵的还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以生动的比喻,质朴的语言,系统的阐释了当地人防腐治贪的基本方式。
1、以德育人。以移民为本县人口主体的岚皋人,祖祖辈辈十分重视子女的道德品行教育,把崇德抑贪的观念灌输在后代的发蒙启智中。不少民谣都体现了这一点。首先重视养成教育,讲究从小抓起。如“打墙怕坏头一板”、“马要看蹄爪,人要看从小”等,注重什么事情要从娃娃抓起,当然,廉政问题也不例外。“小树要修剪,小孩要经管”则是岚皋人用大山中的树木生长的基本规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良好的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人的不良习气和坏毛病往往是小时候缺乏管束造成的,不良教育往往使人会步入罪恶的深渊。其次,讲究环境的营造。优良的环境是培育清正廉洁人才的基础。如“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跳假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清楚的说明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人的基本道理。“一床被子不盖两样人”又从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的角度,深刻揭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才发展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生活在崇尚清廉的氛围中,这个家庭就有了抵御腐败问题的基础。第三,要培育良好的传统。“麻绳穿草鞋,一代传一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等谚语,虽然存在某些过激观点,但从营造良好的家族传统的角度以达到造就后人的作用是难以否认的。
2、推崇自律。看重自我约束是老百姓反对腐败,倡导廉洁的重要思想。一是突出人要有抵御腐败问题发生的基本素质。如“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不钻刺扒,不惹刺挂”,说明人要有认识事物、抵御诱惑的基本能力,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二是构筑起牢固的防腐治贪的心理防线。“你坐九年金州府,我耕十年不偷牛”“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则告诫人们,要树立不贪婪的思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三是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如“贪他一斗米,失掉半年粮”,“小洞不补,大了一尺五”,“贪小钱,背大时”,以算账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告诫人们贪腐的巨大危害。
3、讲求制约。建立反腐败机制似乎是一个现代名词,但老百姓早已深刻明白,良好机制是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如“三人当六面,不怕惹筋绊”,展示出机制在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核心作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则明示了相互监督、共担风险和责任的重要性。“天上下雨地下滑,哪儿跌倒自己爬”,蕴含了允许人犯错误,但也要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绳绳往往细处断”,告诫人们不要存在侥幸心里,对腐败问题要做到自我防范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4、重视示范。老百姓十分看重树立廉洁样板和发挥廉洁榜样的作用。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提出了上级对下级的重要示范性影响,否则就会出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问题。“身正不怕影子斜”告诉人们清正廉洁是不要怕任何恶意的攻击,就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要淡然处之,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注意和发现典型,重视人的内在行为,“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用比喻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美丑的衡量标准,同时把廉洁的基本形态体现了出来。
5、追求智慧。老百姓最崇拜高智慧型的官员,这在浩瀚的岚皋民歌海洋里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如民歌《十绣》中,“七绣包文正,官司断的清,日断那个阳来夜断阴”,讲述了老百姓心目中崇拜的官员最理想标准。
6、憎恶赌博。在岚皋民歌《双十爱》中,“六爱郎,我郎不耍钱,骰子宝我郎不染,心里有主见,舔食指,翻白眼,人人都讨厌”,讲述了百姓中对赌博的深恶痛绝。
7、反对不公。在岚皋民歌《放羊歌》中:“腊月放羊一年满,家家红灯挂堂前,人家都把团年过,奴家还是守羊圈”,则明显的对社会分配不公表露出强烈不满。
除了口耳相传的民谣民歌崇德抑贪外,悬挂于厅堂门楼里的格言警句,也有力地展示了老百姓对清正廉洁认识的道德境界。
在岚皋百姓中,不论在书房里还是在厅堂中,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节日里,总不难发现有不少有关清正廉洁的格言警句、对联条幅展现在人们面前,以表达人们对廉政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如“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把人的德行与廉政问题并列起来,认为廉政问题是良好的道德操守的具体体现。“责任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表达了当地人们为国为民的高度责任意识。在民间诸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生明,廉生威”等等具有哲理性和很高认知水平的语言,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廉政问题的基本思想。
(作者单位:岚皋县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