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思之——
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陈 悦
思考一下:听话
每当你发现自己站在多数人一边时,你就该停下来思考了。——马克·吐温。
从小到大,我妈常对我说一句话:“你这孩子,怎么就跟别人不一样呢”。也许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从最初的问号,变到感叹号,现在已经成为句号了。而我内心也由我为什么就要跟别人一样的惊异,随之变为从容坦然。
其实我一直都想聊聊听话这个问题。对,它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所有人类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似乎听话就是好的绝对标准。你不听话,就是逆天,就是造反,就要被视作异类,甚至有人就要站出来把你灭掉。孩子们自小就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教导要听话。所有不听话的就是问题儿童,所有听话的孩子深受人们喜爱。可从小到大有几人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听话?
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将他们被灌输的东西灌输给我们。正如他们的父母将自己被灌输的东西灌输给他们。我们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极少会问,我们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们总是把自己父母从小灌输给自己的固有认识加到下一代身上,我认为这并不利于人类的进步。
父母是有保护孩子的责任,但不该对他们的思维形成一种约束。正如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一样,你受到什么保护,它往往温柔得使你不见天日。从心理咨询实践中看到,很多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且更脆弱。究其原因,当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将会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需求,个性顺从,讨好和懦弱,抗挫折能力不强,内心压抑而导致痛苦。
其实太听话的小孩,我个人是不怎么赞赏的。我认为一个人25岁之前甚至30岁以前太过听话不是一件好事。许多天性和创新思维都被抹杀,为传统礼教所规范束缚,变成他人所希望和预设的模样,很容易丧失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从小家人说:你要是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上了学,你要是不听话,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上了班,你要是不听话,领导同事不喜欢你了。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别人喜不喜欢,以别人的喜欢与否评判自己的价值,忘了自己是谁。亲,该换个标准了,为自己的梦想活。
女人,你为了什么结婚生子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对她老公说:“我最开心的就是因为爱你而嫁给你,因为爱你而想生下你的宝宝,没有计划的人生少了一点安全感却多了一份真实感,因为计划过便看明白了什么是计划。我很享受现在,便够。”我觉得她很幸运。幸福可以有很多种,但幸运真不是谁都能碰上。
总听见父母对儿女说,某某,你长大了,该懂事了。许多年轻人从学校走入工作岗位,以为圆滑世故、麻木不仁、油腔滑调、见风使舵就是成熟了。其实尼采说的:“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这句话才是对真正成熟的诠释。从侧面思考,也发现这个社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社会教育使得我们误读了成熟。
现代社会中已经有很多人迷失了自我。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很久没有听到一个人是因为很爱另一个人才结婚的。现实生活逼得我们为了家人结婚,为了年龄结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对方的条件成了结婚的重点,而不是思想上的依恋,心灵深处的归宿。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随的爱情,在生活中哪里上演?尽管很多人都承认“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只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
生活有很多种,结婚的理由自然也有很多种,而我们最想要的当然是为了幸福生活。有人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人想要稳定的生活,有人为了感情,有人为了物质。而当一个人拥有他曾经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的时候,却丝毫感觉不到当初所幻想与期待的快乐与幸福。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所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事实上并不是他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
杨丽萍去年在贵阳演出时记者问:“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54岁的杨丽萍 回答:“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有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现代女性要生孩子。可能以下原因占大多数:别人生我也生,女人都是要结婚生子的;父母急着抱孙子;祖辈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孩子出世;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父母退休没事干,盼弄孙为乐;一个人或两个人的生活太寂寞,需要小朋友陪伴;不希望膝下无子,晚年孤独;将来老了有人服侍;要孩子继承自己志向,完成心愿。就这样,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上去了。有的人盲目的随大流,通常这种人就人云亦云,浑浑噩噩的过完自己的一生。而仅仅为了父母、长辈去繁衍下一代,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已经被一群人预定好了今后的功能、发展之路和存在的意义,更是时代的可悲之处。他们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其实这对一个生命来说是没有被尊重,是不公平的。刘同讲过,很多父母对自己子女说:你毕业了就回老家,我们托人帮你找一份工作,买套房子,找个好男人嫁了,生活安心,我们也放心。但每个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见识这个世界么?如果我们都变成小肥羊的羊,肯德基的鸡,生下来就是为了死,我宁愿从来就不被生下来。爱是理解,不是禁锢。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我亦欣赏苏打绿在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时的感言:“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勇敢地为自己站出来,温柔的推翻这个世界,把世界变成我们的。”
倾听自己的声音
功名利禄是外在物质世界给予的,当人们拥有这些时,会满足会快乐,但这些都不是永恒的。一旦这些外在都失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失落,快乐也会随着这些物质的流逝而消失。
人人都希望安适、幸福的过活。心动无静,不动了真,有动从心。静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顺从自己的心,才能活出本我、真我。假使总是背离自己的心意,受外界影响 (社会风气、流言蜚语、传统礼教、祖宗规制)做一些让自己不想做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随波逐流,渐渐忘记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么。而心,你不去听它倾诉,远离了它,时间一长,你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你不是在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社会风气、流言蜚语、传统礼教、祖宗规制,为别人而活。可悲的是,这样的人世界上有很多。
科学可以教人认识世界,但不能触摸到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意识,上升到更高层次来看待我们的生命。有的人活着,就像不会死;有的人死了,就像从没活过。很多人醒着,却都还是在梦中。物质世界总是太忙碌,希望大家给自己的心灵留出空间与时间,聆听内在的声音。让喜悦由内而外,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