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领悟真理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中用了极其人性化的事例说了这样一个道理:“到此为止,我阐述的是一条人生的大原则:人生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这原则是我在痛苦的煎熬中领悟的,实际上我的人生曾遭遇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
记得中国人好像有句俗话,好像就是说小孩子得一场病,就进一步懂事了。其实大人亦是如此,我就有亲身体验。
一次我凌晨心脏病突发(神经性的),住进医院。就像稻盛先生说的那样“‘不久我也会吐血而死吧’——我幼小的心灵经不起这可怕疾病的打击,抱着持续低烧的疲惫的身躯,我的情绪极度低落,躺在病床上,十分绝望。”当然我不是吐血,是心脏病,我也不是幼小的心灵,但是也是病了。当时我在想:我不会因为心脏病死吧?看看周围照顾病人的家属,我心底感到羡慕他们,心里想,人,健康的活着多好!唉,这次好了以后,好好活着吧。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勾心斗角,都是浮云!都没有活着好!
这就是稻盛先生说的领悟吧。
再就是对待不团结,我也有自己的“招儿”。我在国有企业做法人代表时,班子不团结。我每天忙于业务和效益,也无暇顾及。于是我就说:大家如果再不团结,我们就去火葬场开班子会!看看那些冒烟的人,他们当初有的叱咤风云、有的腰缠万贯、有的妻妾成群、有的不可一世,现在还会争争吵吵吗?还会斤斤计较吗?还牛逼吗?不就是一股烟吗?
这也是稻盛先生说的领悟吧。
以上说的事例,我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触?
读稻盛先生的书,几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是生病也可以领悟人生之类的最普通的话语确实受益匪浅。
生病了,特别是生命垂危之时,人才知道、才醒悟、才领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说到这里,我们还有必要在职场、在生活中不敬天、不爱人吗?
还有必要闹意气、闹不团结吗?昨天(1月15日)我去鞍山玉佛苑,史强大师说的一段话我给大家:你爱别人、别人就爱你;你不爱别人,别人也不爱你。有道理吧?想想吧,特别是像我这样已经六旬的人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在我心目中,年轻人就是我的晚辈、差不多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大家族的成员,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有什么不互相帮助的?这几天看《楚汉传奇》,你看那里的赵高,是多么的“糟糕”!秦皇汉武今安在?唐宗宋祖今安在?明主清皇今安在?俱往矣!现在的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友情、亲情、爱情、交情、感情。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多少财产、拥有多大官位、拥有多少成就,而是你能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一切,这种满足感,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是人生里最真实的;是你活着觉得开心、顺心、安心、滋润。所以,爱和亲人,这才是你人生里的幸运。我们公司哲学的敬天爱人不是如此吗?
《圣经.诗篇》中说的一段话一直令我儆醒:“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是否这样呢?
我今天说的好像有些颓废,把人生说的有点末日似的。其实不是,是稻盛先生在《活法》中的话语使我有同感。人这一辈子,不要去过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若我们苦苦追求那些臭氧层,到头来却还是要生病、要见上帝,最后什么也带不走。我们又何必硬要去强求呢?该是你的,躲也躲不过;不是你的,求也求不来。金钱、权力、名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你周围说有的人,包括你觉得和你有过节的人。否则,若干年以后,当年的朋友、同事再见面,有何感触?我们就算拥有了全世界,随着生病和死亡也会烟消云散,谁还会记得我们呢?我们普通人还能,名垂青从、永垂不朽吗?遗臭万年都做不到啊!
“忘我利他,把自己搁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