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监督政府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的落马有点“意外”,因为一般情况下是“一把手”容易出事的。但当我们仔细看完季建业落马的新闻就不感到奇怪了,因为季建业从当上市委书记的时候就开始腐败了。季建业在扬州期间,全城大规模翻新修旧,当时城建规模工程量很大,但很多工程公司都是他引进的苏州工程公司。而在南京一外资背景开发商则在多个场合神秘地表示,他与季交结甚深,经常陪他一起出国活动。“从昆山到扬州,从扬州到南京,我们都一路做好服务”。按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与商人“勾肩搭背”,走得太近,存在“猫腻”!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的落马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监督政府。——那么我们如何监督政府呢?监督政府实际上是监督行使政府权力的人,而监督行使政府权力的人,主要是监督行使政府主要权力的人,也就是一二把手,只要把行使政府主要权力的人监督住了监督政府也就监督得八九不离十了(干部是个纲,纲举目张)。那么那些是行使政府主要权力的人呢?
1.市委书记;
2.市长;
……
有人说你没有搞错吗?市政府的“一把手”是市长,怎么变成了市委书记?我说没有搞错,象季建业当扬州市委书记时包市长的事,能说市委书记不是市政府的“一把手”吗?
现在来看看地方上的“一把手”的情况:
“我做的决定,99.99%都不会有人反对”
“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这一坊间流传的段子,戏谑中展现了一些地方官场的真实生态。接受采访的落马一把手们坦言,以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他们的话都是“绝对真理”。
“在位时,我做的决定,99.99%都不会有人反对,我反对的,其他人也不敢赞成。”因受贿被判刑的河南省某县原县委书记说,正是因为“一把手”说话太算话了,下属们都争先恐后地讨好他,光是逢年过节向他“进贡”的礼金就达100多万元,目的就是希望“书记在自己工作和个人进步问题上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某县原县委书记告诉记者,“一把手”的核心权力就是对人、财、物、事的拍板权。在担任县委书记的4年间,从来没有人在他拍板时提不同意见,唱反调的更没有,“在县域内,我有绝对权力,这种权力用不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都是我说了算。”绝对的拍板权让他有了诸多权力寻租的机会,到县里搞开发的房地产老板先后送上100多万元,希望得到他的“关照”。
“一把手”在一个地方干得越久,往往一言堂的情况就越突出。四川省西部某县原县委书记回忆说,在当了6年县委书记后,几乎所有的下级都是他提拔的,都对他感恩戴德,他每次民主测评都是满票,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没有半个反对的声音,“到后来都不需要说了,我使一个眼色下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办”。这名37岁就当上县委书记的被采访者说,听到的都是颂扬,看到的都是笑脸,那种状态让人很容易飘飘然,不知不觉间自己从自信、自负走向狂妄,出事就成了必然。(《县委书记为何成腐败高发人群》2011年09月05日11: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县委书记(以县为例)的职责从理论上讲, 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的干部人选, 不直接行使行政机关的权力。然而现在的事实情况是, 这个唯一可成为副厅级的“一把手”,一县的“当家人”居于县级政权的中心位置,集财权、事权、人权于一身, 集权程度相当高,不仅干部的提拔任用,就连重大工程的决策,都是县委书记“一锤定音”——这可是绝大多数的现象。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承认事实,面对事实,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我们才能有章可循,才能不使我们的监督落空。我们可把县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二:1.决策部分;2.执行部分。决策部分即对全县比较重要的事务(重要的事务由县委和县人大来进行决策)进行决策。并新设立一个职务——县长,这个县长不是原来的那个县长,他(她)是一县的“元首”,由新设立的县长来行使这个权力。而执行部分还由原来的政府机关行使,但县长改称为县政府总理,简称为“县理”。
那么我们如何监督呢?我们可采取分别对待的办法。
现在县的“一把手”有两个职务——县委书记和县长,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称“一把手”为书记,只有“一把手”在行使“一县的元首”的权力时才称为县长。那么如何实现党对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领导呢?党委对各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思想、处理意见、解决方法等要用文件的形式,人大通过法定的程序上升为法律、法规。作为县长如何对“比较重要的事务”进行决策呢?除应保密的以外,要用“应只负责作出正式或书面决定,不能单独指挥政府”的方法,这样公开了就好监督了。
言归正传,我们如何监督“一把手”呢?我们可用竞争的办法,这竞争的办法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在保证党领导的前提下,“一把手”要通过竞选的方法产生,得票最多者为县委书记,得票第二名者为县纪委书记。
2.县纪委书记为首的县纪委的一班人可对县委书记进行严密的监督,如发现县委书记有违纪的行为,举报上一级纪委,结果县委书记下台了,县纪委书记或县纪委中举报有功者能继任县委书记。把监督者的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激发其积极性。另外,作为县长要接受县委的政治领导,除此以外,还要向人大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还要接受政协的监督。
那么我们如何监督“二把手”呢?
我们来看现在地方(县级)领导人的排名: 1.县委书记;2.县长;3.县人大主任;4.……。一看这气势,我们就知道难以监督。前面说了,我们现在把政府改成纯执行的机构,并把县长改称为县理,使县理位高权重改成位低权重,县理排在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之后。这样县理要接受县委的政治领导,要接受县长的较为具体的领导(当然包括监督),同原来的一样,还要向人大负责并接受人大的监督,还要受纪委的监督,还有政协的监督,尽管县理是实权,但由于地位的降低(只是相对而言),这样就容易监督得多了。
延伸阅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案》#http://bbs1.people.com.cn/post/9/1/1/135797078.html
曹许明
2013.12.24
电邮地址: [email protected].
QQ:592479843.
电话号码: 1894669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