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
------一位汽车营销大师来中国自由行后对他遇到的4S店的评价!
汪华斌
周一这天碰到原汽车学院的一位老师,他说有位德国汽车营销大师来中国旅游;结果在4S店遭遇到中国特色的宰客,于是牢骚的他向朋友倾诉;朋友说如今的中国4S店也是通过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新客户拓展和老客户维护。结果这位营销大师就说这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他说‘新车到店有礼’等信息真的是你这些车主和准车主需要的内容吗?我要知道的是我这车使用情况怎么样了?保养期限是不是到期了?外出遇到事故或者故障有没有预警提醒?维修保养如何能迅速预约成功?车辆年检和保险到期能否及时告知?这些才是车主最关注的,也是跟4S店发生关系的直接需求点;但是这些方面你们的4S店还真的没有做到位,所以说中国的4S店也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因而顾客牢骚也就是正常的了。
我不是汽车的营销专家,但我也感觉到这评价4S店的话很到位;更为重要的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这好像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特色。因为只有我们社会才能有‘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
如果从职称上看,我们社会几乎人人都是专业人;因为我们社会差不多人人都有职称。然而如果顺着职称查专业,就会发现专业五花八门;也就是说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任何全民单位,其清一色同类职称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到处是五花八门的职称。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更是职称的五湖四海;如我们有的政府官员是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有的是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有的还是医学技术人员职称。但他们都在同一个岗位上,那就是领导岗位;从而在领导岗位出现‘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是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社会才永远是交学费的社会;我们在国外市场上是交学费,我们在国内环境上还是交学费。因为我们没有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理念,我们就是造就‘不专业的人干最不专业事’的社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交学费成为专业人之后,组织上又会将你调到另一个非专业岗位;从而永远是‘不专业的人永远在干不专业的事’,因为我就是典型的事例。
我钢铁专业球团专门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冶金工业部搞钢铁原料科研,于是正好发挥我的专业作用。然而当我用田口的三次设计用于试验时,却遭遇到上级领导的非议;于是取得了初步成功的我竟然被组织调去搞环境保护。为了搞好环境保护,我通过函授学习水处理专业;自然在边学习边工作中,我竟然是冶金战线第一个全面发表钢铁环境保护与控制的人;结果上级领导又不满意了,调了个没有文凭的人接替我;而将我调到质量管理岗位。为了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我通过国内的导师成为了外籍导师的编外研究生。在这样的高水平指导下,我敢说我的质量管理文章很多都是相当超前的;因为现在我的质量管理文章还有实际指导意义。然而正是这些成果与论文,结果成为管理博士的我竟然没有成为领导反而强制性调去搞烧结;而一位烧结研究生却成为了我原来单位负责人。后来恐怕是害怕我又能在烧结上再出成果,于是这单位负责人就通过党委会投票的形式要我下岗;从而使你再也不能在专业或熟悉的岗位上工作了,因为我总在打破我们社会‘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这个定律;从而成为很多人的眼中盯。为什么别人都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而我却总是要‘专业人干专业事’;最后一劳永逸地赶出体制外,使你什么事都没有干的了。因为中国社会体制外的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谋生;自谋出路生存才是这些人的最主要职责。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体制外的人也就没有专业之分了;因为大学生与农民工争抢岗位的比比皆是,而且还是我们社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这能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吗?
我们知道我们社会的院士是最高技术荣誉和待遇的体现,可我们社会的院士他们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吗?非也,因为我们社会的院士绝大部分竟然是‘官本位’的产物;因而就是这技术岗位竟然还是‘不专业的人在干最不专业的事’,这也是我们这院士世界第一的社会竟然科技生产力永远落后世界的原因。所以说专业还是有它的优势,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才需要专业的原因;也是我们社会只要是领导认定的人才,哪怕你真的没有才最后组织上也能给你制造成人才;专业,不管你是守大门还是造原子弹都是专业比不专业强;这也是我们社会曾经要造原子弹的专家去卖茶叶蛋,而卖茶叶蛋的人就是造不出原子弹的原因。当年我们这些人离开武钢质量管理舞台后,武钢的质量管理的确是每况愈下;这也是有些人口里虽然不承认,但内心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专业人干专业事就不一样,因为这是知识与科技的最佳结合。而不专业的人干最不专业的事,肯定只能是不断交学费;这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的定律,因为我们到现在还在交学费;这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远比领导慧眼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