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于各类礼品展会、加派业务员走访私企……中秋临近,本该在办公室接订单的礼品企业最近却忙于拉单。我们从杭州和福州市场获悉,不少企业订单下滑高达八成,窥一斑而见全豹,礼品行业遭遇“寒冬”。中秋过后,不少礼品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零星订单让这个本该是“金九银十”旺季成了“中秋劫”。
与“坐等客户上门的日子”说再见
在中秋前夕,我们走访杭州、福州街边的礼品店可谓是门可罗雀,多数礼品厂家谈及今年的礼品市场,均给出了“差太多”的回答,整个行业遭受最明显的一场“寒冬”。
杭州礼百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做食品、礼品销售的企业,主要客户对象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厂。打开旗下的帝逸堂团购网,网页上挂着其代理的楼外楼、知味观等多个品牌的月饼产品。
“刚才一位老客户回复我说,今年可能不考虑了,其实就是委婉的拒绝。今年竞争激烈,加上‘三公’消费限制,生意不太理想。”礼百公司销售总监杜骏坦言,对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今年的数据让人越看越伤心。
厦门市鹭艺轩漆线雕有限公司经理王明亮告诉我们,今年的礼品市场无论从销量、客源或是订单上来说,都下滑较多。
“年初以来销量下降了将近40%,主要是因为团单客户的流失,”王明亮表示,以往公司是以企事业单位的客户为主,今年这部分的客户流失比较多,销量就大大下降了。
而销量下滑并不是个例,福州振兴工艺美术厂的厂长潘华表示,今年该厂的礼品销量下滑了近一半。另外,福州飞雁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海花更是坦言,公司向来只接受团单客户,今年以来销量下滑了70%-80%。
面对团单客户大面积流失,福州市台江更新阁工艺厂厂长刘友泽感叹道“光靠零散的私人订单,生意很难支撑下去。”据了解,刘友泽的工厂今年以来,工厂总体销量已经下降了近80%。
买蟹券的事业单位几乎没了
“今年事业单位来买螃蟹券的几乎没有了。” 王氏水产老板王志强在杭州经营阳澄湖大闸蟹多年,自从8月6日开始对外销售螃蟹券以来,他每天都要过目一下顾客的订单。
“客户来买券一般都要开发票,从开票的抬头上我们就能察觉到客户群体的变化。”王志强称,到目前为止,前来购买蟹券的以企业单位为主,占到了八成。以往事业单位来王氏水产买蟹券的不少,今年却是屈指可数。“‘三公’消费受到限制,这块生意基本上消失了。”
走展会、增业务员仍不见效
为了扭转订单惨跌局面,很多礼品企业开始增派业务员主攻私企。
“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好几名商务礼品的业务员上门。”福州一家私企的办公室主任告诉我们。
而一些企业,也开始忙于奔走各类礼品展会,试图从这些展会中找到一些商机。“前几天刚刚从北京的一个礼品展会回来,下个月还准备去深圳的展会碰碰运气。”福州一家工艺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即使这样忙于奔波,订单量仍然不如人意。
王明亮告诉我们,从展会的订单量来看,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今年现场订单量少了将近一半。”
行业或迎转型关键时期
面对这样严峻的市场状况,一些礼品商家开始作出了转型。据刘友泽介绍,他们工厂已经开始转变目标客户,希望能够抓住私人送礼的市场。“现在主要是生产一些适合家庭的礼品,例如碗、碟子等”,刘友泽告诉我们,以前的礼品大部分是壁画等工艺品。
另一方面,旅游礼品市场在刘友泽看来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块。他表示,现在厂里生产的礼品更多地倾向福州特色,例如福州三宝等。
而降低价格也是礼品企业争抢市场的主要手段,福州飞雁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海花告诉我们,现在公司已经开始推促销礼品和价格比较亲民的中低端礼品。
省商务礼品协会秘书长陈炼表示,相比往年的价格,今年商务礼品企业产品价格不及往年一半。
“受政策冲击虽然影响较大,但也不失为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机。”陈炼指出,目前我省礼品行业还不够成熟,一些休闲类、迎合大众口味的礼品尚处初级低端,礼品企业开始转变原来的思路,迎合市场,市场还是有较大前景。
中秋“劫”后谈礼业
评论
编辑推荐
22 views